首页成语词典东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东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dōng chuāng xiāo xī东窗消息见“东窗计”。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计·东窗》:“心事难凭枉致疑,夫人其实好心机,凭此黄柑无后患,东窗消息少人知。”
dōng chōng xī jué东冲西决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。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胡渭》:“近日治河,乃遏之使不得北,而南入于淮,以便运耳。南行非河之本性,东冲西决,率无宁岁。”
lā dōng bǔ xī拉东补西多指欠债,借东家还西家,左支右绌。
dōng chí xī jī东驰西击谓指挥不统一,几路军队各自行动。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各专责成,互相援应,毋东驰西击,各不相顾。”
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东路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
dōng tōu xī mō东偷西摸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。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0回:“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。”
dōng shī xiào pín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”
sòng yù dōng qiáng宋玉东墙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。战国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,姣好为楚国之冠,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。
dōng chuǎng xī duó东闯西踱谓盲目地四处闯荡。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他很想跑开,但想到不吴芝生作伴,到底比起独自东闯西踱较为‘有聊’,便又舍不得走。”
dōng xué xī dǎo东踅西倒形容行走艰难。明·冯惟敏《新水令·庚午春试笔》套曲:“看俺这曲脊是腰,手颤头摇,言语刁骚,衣履鏖糟,行动处东踅西倒,一步低一步高。”
dōng gé dài xián东阁待贤特地开东门接待贤人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于是起客馆,开东阁以延贤人,与参谋议。”
dōng qiān xī xǐ东迁西徙谓四处迁移,居止不定。《明史西域传二·沙州卫》:“尔居沙州三十年……但当循分守职,保境睦邻,自无外患。何必东迁西徙,徒取劳瘁。”
dōng chōng xī tū东冲西突谓四处冲锋突击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曹操见云东冲西突,所向无前……奋然大怒,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。”
shuō dōng dào xī说东道西没有中心地随意说。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?”
hé dōng sān qiè河东三箧指亡失的书籍。语出《汉书 张安世传》:“上行幸河东,尝亡书三箧,诏问莫能知,唯安世识之,具作其事。后购求得书,以相校无所遗失。”
dōng nán què fēi东南雀飞比喻夫妻分离。乐府诗《孔雀东南飞》
yí dōng jiù xī移东就西彼此挪动转移。比喻只求暂时应付,不作长久打算。唐 陆贽《论裴延龄奸蠹书》:“移东就西,便为课绩;取此适彼,遂号羡余。”
dōng bēn xī xiàng东奔西向谓各奔东西,互不相关。明·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二折:“你也光,我也光,东奔西向,我就养遍濮州城,你也难来拦当。”
dōng tù xī wū东兔西乌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宋 吴潜《瑞鹤仙》:“愁高怅远。身世事,但难准。况禁他,东兔西乌相逐,古古今今不问。”
dōng dǎo xī wāi东倒西歪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稳;或位置不正;倾斜欲倒的样子。也形容杂乱无章。元 萧德祥《杨氏女杀狗劝夫》:“他两个把盏儿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东倒西歪。”
dōng bō xī liú东播西流谓流落四方。南朝·陈·徐陵《在北齐与扬仆射书》:“又闻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风行雨散,东播西流。”
shuō dōng tán xī说东谈西见“说东道西”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然后蹭到角门前。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,坐在大板凳上,说东谈西呢。”
dōng kē xī zhuàng东磕西撞犹言东奔西撞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五回:“你道这几件事岂是容易做的?这都是要脚奔波,足不沾地的勾当,岂是教书人所为?[汪为露]失了魂的一般东磕西撞。”
dōng xī nán běi东西南北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
shī zhī dōng yú失之东隅早上丢失了(晚上又收回来);比喻开始失败(最后取得成功)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dōng wàng xī guān东望西观同“东张西望”。《再生缘》第十一回:“这边受专心等,东望西观只候临。”
dōng hǎi jīng bō东海鲸波东海上的汹涌波涛。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。高珪《岳坟感赋》诗:“东海鲸波谁可靖,只今惜少岳家军。”
dōng chuáng jiāo xù东床姣婿同“东床娇婿”。《红楼梦》第七九回:“此人名唤孙绍祖,生得相貌魁梧……贾赦见是世交子侄,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,遂择为东床姣婿。”
xī pín dōng xiào西颦东效西施捧心、东施效颦。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。清 无名氏《少年登场》:“西颦东效,没来由把国民价值扫地尽了。”
dōng yáng dà hǎi东洋大海东洋:东边的大海。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
dōng liàng xī shé东量西折量:称量。折:亏损。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。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义仓赈济》:“相公,小人招不得,自古道:‘东量西折’,难教小人赔偿。”
dōng fēng rù lǜ东风入律谓春风和畅,律吕调协。常用以称颂盛世。
wén dōng wǔ xī文东武西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,文官位东,武官位西。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,东乡;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,西乡。”
dōng qiáng chǔ zǐ东墙处子指邻居的处女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,则得妻;不搂则不得妻;则将搂之乎?”
dōng fāng qí东方骑指女子的如意郎君。也泛指身份煊赫者。唐·褚亮《烛花》诗:“言是东方骑,来寻南陌车。”
dōng shǎn xī nuó东闪西挪形容有所畏惧,躲躲闪闪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dōng kuāng xī piàn东诓西骗指到处说谎诈骗。《孤本元明杂剧 东篱赏菊》第二折:“若论我,半个字也不识,若说道抵换官物,盗使印信,东诓西骗,天下绝魁。”
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,sān shí nián hé xī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,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。比喻世事变化,盛衰无常。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大先生,‘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’!就像三十年前,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,我是亲眼看见的。”
dōng jiā xī shě东家西舍犹言左邻右舍。唐·李白《江夏行》:“东家西舍同时发,北去南来不逾月。未知行李游何方,作个音书能断绝。”
nǐ dōng wǒ xī你东我西指分手离去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谁想当面一番错过,便如此你东我西,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!”
hé dōng shī zǐ河东狮子旧指妒悍的妇女。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砥节》:“吼动河东狮子,惊回海底鸥儿。”
chāi xī bǔ dōng拆西补东见“拆东补西”。唐·寒山《诗》:“虽乃得如斯,有为多患累,与道殊悬运,拆西补东尔。”
dōng kuáng xī piàn东诳西骗诳:欺骗,迷惑。形容到处说谎欺骗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8回:“应二哥,银子便与他,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儿,在外边东诳西骗。”
rì dōng yuè xī日东月西比喻远隔两地,不能相聚。汉 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六拍兮思茫茫,我与儿兮各一方。日东月西兮徒相望,不得相随兮空断肠。”
dōng tǎo xī fá东讨西伐同“东征西讨”。唐·杨炯《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》:“由是南驰北走,东讨西伐,运之无旁,按之无下。”
shuō dōng wàng xī说东忘西说了这样忘了那样。形容记忆力差。柳青《狠透铁》:“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,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,说东忘西。”
xī wāi dōng dǎo西歪东倒歪:偏斜。指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。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刘郎中<粉蝶儿一套>》:“柱肚撑肠酒力催,西歪东倒脚高低。”
dōng sōu xī luó东搜西罗指到处寻找与搜集。许地山《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》:“我们所为,原就和你一样,东搜西罗,无非是些绸头布尾,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。”
dōng dàng xī chú东荡西除指四处征伐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昔日魏武祖皇帝,东荡西除,南征北讨,非容易得此天下。”
jué mù dōng mén抉目东门见“抉目吴门”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
dōng tǎo xī zhēng东讨西征同“东征西讨”。唐·杨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髫年学剑,卯岁论兵,以身许国,东讨西征。”
dōng zhī xī wú东支西吾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[妙观]下第三局时,频频以目送情。小道人会意,仍旧东支西吾,让他过去。”
dōng lán xī zǔ东拦西阻指极力阻拦。《雪岩外传》第十回:“众家人听说,忙东拦西阻的教他们止声。”
dōng piāo xī xǐ东飘西徙谓到处漂流,迁徙无定。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江会》:“几年间东飘西徙,今日里天教重会。大海船头,果有相撞时。”
dōng bǔ xī còu东补西凑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,还得跑北京,跑南京。”
dōng cāi xī chuāi东猜西揣谓多方猜测。清·袁枚《与杨兰坡明府书》:“然李义山《锦瑟》一篇,宁使后人东猜西揣,聚讼纷纷,而当时绝不多下一注,亦可想见古人之落落大方矣。”
fù zhī dōng liú付之东流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,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。唐 高适《封丘县》诗:“生事应须南亩田,世情付与东流水。”
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,一方压倒另一方。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。清 曹雪琴《红楼梦》第82回:“但凡家庭之事,不是东风压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了东风。”
dōng yě bā rén东野巴人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,又称《下里巴人》。汉·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夫听《白雪》之音,观《绿水》之节,然后《东野巴人》,蚩鄙益著。”吕延济注:“东野,下里之音。”宋玉以问曰:“客有歌于郢中都中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也。”
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《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》:“拆东墙,补西墙,先要顾前方。”
hé dōng shī zǐ hǒu河东狮子吼河东:古郡名。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,对丈夫大吵大闹。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。宋 洪迈《容斋三笔 陈季常》:“陈慥字季常……自称‘龙丘先生’,又曰‘方山子’。好宾客,喜畜声妓,然其妻柳氏绝凶妒,故东坡有诗云:‘龙丘居士亦可怜,谈空说有夜不眠。忽闻河东师(狮)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。’”
dōng mén huáng quǎn东门黄犬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,论腰斩咸阳市。临刑谓其中子曰:“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!”事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。后以“东门黄犬”作为官遭祸,抽身悔迟之典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载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,论腰斩咸阳市。临刑谓其中子曰:“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!”
dōng qū xī bù东趋西步谓相背而行。汉·焦赣《易林·比之损》:“二人异路,东趋西步,千里之外,不相知处。”
gè bēn dōng xī各奔东西各:各自;奔:奔向。各自走各自的路,借指分手。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72回:“大家撒腿就跑,各奔东西。”
dōng zǒu xī zhuàng东走西撞同“东奔西撞”。《四游记·华光闹东岳庙》:“闻你不是好人,东走西撞,无事不为,今来我东岳庙则甚。”
dōng jiàn nán jīn东箭南金东方的竹箭,南方的铜,古时都认为是上品。比喻可宝贵的人才。唐 罗隐《秋夜寄进士顾荣》诗:“空羡良朋尽高价,可怜东箭与南金。”
shí wǔ dōng xī什伍东西什伍:纵横错杂。原指南斗六星,牵牛六星,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。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。唐·韩愈《三星行》诗:“名声相乘除,得少失有余。三星各在天,什伍东西陈。”
jiāng dōng fù lǎo江东父老江东: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。故乡父兄之辈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wú dào dōng yǐ吾道东矣道:主张。自己的学术主张得人继承和推广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问毕辞归,融喟然谓门人曰:‘郑生今去,吾道东矣!’”
zhǐ dōng shuō xī指东说西①见“指东话西”。②犹言指桑骂槐。曹禺《雷雨》第三幕:“你要骂我就骂我,别指东说西,欺负妈妈好说话。”
shēng dōng jī xī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;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;实际进攻西边。声:声张;击:打击。唐 杜佑《通典 兵六》说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
dōng shì cháo yī东市朝衣汉景帝时,御史大夫晁错被谗,“衣朝衣斩东市。”事见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、《汉书·晁错传》。后因以“东市朝衣”为朝臣被杀之典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、《汉书·晁错传》载:汉景帝时,御史大夫晁错被谗,“衣朝衣斩东市。”
dōng chuǎng xī zǒu东闯西走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。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二回:“都是你这老不贤,养这祸根,终日纵他性子,任他东闯西走,惹祸招非,如今弄出事来了。”
dōng chuáng jiāo xù东床娇婿对女婿的美称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十回:“东床娇婿实堪怜,况过青春美少年。”
dōng nán zhú jiàn东南竹箭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南之美者,有会稽之竹箭焉。”后因以“东南竹箭”比喻优秀人才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南之美者,有会稽之竹箭焉。”
dōng jiā qiū东家丘丘:孔丘。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,称孔子为“东家丘”。指对人缺乏认识,缺乏了解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邴原传》:“原从行,卒。”裴松之注引《邴原别传》:“君乃舍之,蹑屣千里,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。”
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东一下西一下指做事无计划。比喻行动漂忽无定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使木板子东一下,西一下,撺这一二百下子。”
dōng tán xī shuō东谈西说指议论的面很宽。鲁迅《书信集 致金肇野》:“近来东谈西说,而其实都无深研究,发议论是不对的。”
dōng suō xī wàng东睃西望同“东张西望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八回:“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,正在东睃西望,又听得那为吆喝:‘吃酪罢!好干酪哇!’”
qiū shōu dōng cáng秋收东藏秋天收获,冬天存储。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。《荀子 王制》:“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。”
dōng guān xù shǐ东观续史东观: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。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《汉书》。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。《后汉书·曹世叔妻传》:“扶风曹世叔妻者,同郡班彪之女也,名昭,字惠班,……兄固著《汉书》,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,和帝诏昭,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。”
xù rì dōng shēng旭日东升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。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。旭日:早晨刚出来的太阳。《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》:“緇緇鸣雁,旭日始旦。”
tǎn fù dōng chuáng坦腹东床旧作女婿的美称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王家诸郎,亦皆可嘉,闻来觅婿,或自矜持,唯有一郎在东床上,坦腹卧,如不闻。”
dōng líng xī sàn东零西散形容零落分散。明·袁宏道《致萧允升庶子》:“曾未几何,而东零西散,念方既已下世,先兄继之,射堂秋月,有若隔世,人生会合,何可常也!”
dōng dàng xī chí东荡西驰犹言东征西讨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,弑义帝,降子婴,东荡西驰的时候,早暗地里间道入关,进位称王。”
dōng kǎn xī zhuó东砍西斫谓四面激战。
dōng yuàn xī nù东怨西怒谓任意指责别人。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须求趋竞,不顾羞惭,比较材能,斟量功伐,厉色扬声,东怨西怒;或有协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;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dōng chě xī lā东扯西拉形容说话离题,没有中心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三回:“制台问了几句话,亏他东扯西拉,居然没有露出马脚。”
dōng lái xī qù东来西去谓行人来来往往。唐·李商隐《关门柳》诗:“永定河边一行柳,依依长发故年春。东来西去人情薄,不为清阴减路尘。”
dōng dào zhī yì东道之谊东道:主人。谊:情谊。指主人的情谊。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8回:“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,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,真可算是大义灭亲。”
mǎ shǒu yù dōng马首欲东谓东归;返回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栾黡曰:‘晋国之命,未是有也。余马首欲东。’乃归。”杨伯峻注:“秦兵在西,东则归矣。”语出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栾黡曰:’晋国之命,未是有也。余马首欲东。’乃归。”杨伯峻注:“秦兵在西,东则归矣。”
dōng fú xī dǎo东扶西倒从这边扶起,却又倒向那边。比喻顾此失彼。也形容坏习气太多,纠正了这一点,那一点又冒头了。宋 杨万里《过南荡》诗:“笑杀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醿。”
dōng bì yú guāng东壁余光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。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。
dōng chuáng zhī xuǎn东床之选谓佳婿的人选。五代·危德兴《寻阳长公主墓志》:“潜应坦腹之姿,妙契东床之选。”
dōng hǎi lāo zhēn东海捞针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,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。元 柯丹丘《荆钗记 误讣》:“儿,此生休想同衾枕,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。”
dōng fēng rén miàn东风人面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,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。
dōng hǎi shì bō东海逝波东逝大海的波涛。比喻大势已去,无法挽回。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府衙门职掌》;“纵有真心为国、束身自好者,恐亦孤掌难鸣也。东海逝波,其奈之何哉!”
qí dōng yě yǔ齐东野语齐东:齐国的东部;野语:乡下人的话。孟子蔑视农民,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,听信不得。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此非君子之言,齐东野人之语也。”
dōng shēng xī jī东声西击犹言声东击西。扬言要攻此方,实际却攻彼方。明·李东阳《喻战送李永敷南归》:“子知战乎……神出鬼没,东声西击,变化而无常者,用也。”
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话西犹言东拉西扯。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七回:“三荷包再问问他,他便指东话西,一味支吾。又说:“临时我自来照料。”又说:“连我也不懂得甚么。”三荷包无可奈何,只得辞了出来,又与丁师爷商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