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新闻综合频道在2025年如何适应媒体融合新趋势
大同新闻综合频道在2025年如何适应媒体融合新趋势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加速,大同新闻综合频道通过"5G+AI"技术改造采编流程、打造区域智媒中心,在2025年实现收视率同比提升23%。该频道以"新闻+政务+服务&
大同新闻综合频道在2025年如何适应媒体融合新趋势
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加速,大同新闻综合频道通过"5G+AI"技术改造采编流程、打造区域智媒中心,在2025年实现收视率同比提升23%。该频道以"新闻+政务+服务"三大支柱重构内容生态,其智慧化转型经验已被收录于《中国广电蓝皮书》区域媒体典型案例。
核心转型策略
频道投入280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媒体混合云平台,实现4K/8K超高清制播能力全覆盖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自主研发的"云冈AI主播系统"已能流畅完成新闻手语同步翻译,这项技术填补了山西省市级媒体的空白。
内容生产方面,推出"24小时新闻热力图"可视化产品,将传统时政报道转化为可交互的地理大数据图谱。这种创新使党政新闻的受众平均停留时长从2.1分钟提升至8.7分钟,尤其在35岁以下观众群体中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垂直领域深耕
针对晋北地区特色,开设"煤都新动能"产业观察栏目,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专家智库。栏目采用"慢直播+VR探厂"形式展现能源企业转型实况,单期全网播放量最高达470万次。
运营模式创新
突破传统广告依赖,构建"传媒+电商+智库"三位一体商业模式。其"大同好粮"助农直播不仅带来年均3200万元营收,更促成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改造。这种媒体赋能实体经济的做法,近期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专项奖励。
建立全省首个市级MCN机构"同媒星工场",培育出17个本土百万级网红账号。通过"专业记者+草根创作者"的协同机制,使民生新闻的社交平台触达率提升15倍。
Q&A常见问题
地市级媒体如何平衡宣传功能与市场生存
大同频道创造性提出"政务数据资产运营"概念,将政策解读转化为企业需要的产业分析报告,既完成宣传任务又实现知识付费变现。
传统电视团队怎样完成数字化能力跃迁
采用"以赛代训"模式,连续三年举办全员新媒体技能大赛,设立VR新闻实验室等12个创新工坊,技术人员占比已从12%提升至34%。
区域媒体如何突破地域流量限制
借力"云冈文化"IP打造国际传播账号,通过3D数字石窟等内容在海外平台获超200万订阅,形成独特的文化破圈效应。
标签: 媒体融合转型 智慧广电建设 区域媒体创新 政务媒体运营 文化科技融合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