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石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shí huǒ guāng yīn石火光阴 | 表示光阴之迅速,一眨眼就要过去。 | |
| tiě fó shāng xīn,shí rén luò lèi铁佛伤心,石人落泪 | 铁铸的佛会伤心,石雕的人会掉泪。形容极其悲惨可怜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这场哭,直哭得铁佛伤心,石人落泪……大约要算这位姑娘从她父亲死后,直到如今,憋了许多年的第一副热泪。” |
| tài shān pán shí泰山磐石 | 比喻安定稳固。 |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50回:“我算什么,明相国不动声色,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,措天下于泰山磐石。” |
| fú shí chén mù浮石沉木 | 见“浮石沉木”。 | 汉·陆贾《新语·辨惑》:“夫众口之毁誉,浮石沉木,群邪所抑,以直为曲。” |
| jīng chéng suǒ zhì,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 | 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石为之开裂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,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渔父》: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,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” |
| jīn shí bù yú金石不渝 |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。形容坚守盟约、节操等。 | 宋·欧阳修《除许怀德制》:“享爵禄之崇高,荷宠灵之优渥,挺金石不渝之操。” |
| kòu shí kěn rǎng叩石垦壤 | 叩:敲打;垦:开垦。敲石挖土。指破土动工。 | 《列子·汤问》: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千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” |
| jīng chéng suǒ jiā,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加,金石为开 | 精诚:至诚,真心诚意;加:施及。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属和石头毁坏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广陵思王荆传》:“精诚所加,金石为开。” |
| mù shí wéi tú木石为徒 | 徒:同类。与树木石头为伴。指寄情山水,不问世事。 | 《新唐书·柳宗元传》:“用是更乐暗默,与木石为徒,不复致意。” |
| dié shí wéi shān叠石为山 | 叠:重叠。把石头堆成山。指假山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宅后又构一园,大可二三顷,凿池引水,叠石为山,制度极其精巧。” |
| xuàn shí wéi yù炫石为玉 | 炫:夸耀。拿玉吸引人,卖出的却是石头。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。 | 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道》:“炫玉而贾石者,其狙诈乎?”宋·程颢《论王霸之辨》:“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,是炫石为玉也。” |
|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盘石 | 安:安稳;盘石:大石头。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。形容非常稳固,不可动摇。 |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盘石,寿于旗翼。 |
| shuò shí liú jīn铄石流金 | 高温熔化金石。形容天气酷热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诠言训》:“大热铄石流金,火弗为益其烈。” |
| 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风清 |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。比喻法庭裁判公正。 | 《周礼·秋官·大司寇》:“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,立于肺石三日,士听其辞,以告于上而罪其长。” |
| shuò shí liú jīn烁石流金 | 谓温度极高,能将金石熔化。形容酷热。烁,通“铄”。 | 唐·康骈《剧谈录·狄惟谦请雨》:“是时炎旱累月,烁石流金,晴空万里。” |
|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儋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狂生》:“济宁有狂生某,善饮;家无儋石,而得钱辄沽,殊不以穷厄为意。” |
| tóu jǐng xià shí投阱下石 |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。语出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一旦临小利害,落陷穽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 | 语出唐·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一旦临小利害,落陷穽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 |
| liú jīn shuò shí流金铄石 | 形容天气酷热,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。 | 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招魂》:“十日代出,流金铄石些。” |
| pán shí zhī gù磐石之固 | 比喻坚固不可动摇。 | 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裁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难,以成盘石之固。” |
| yù shí zá róu玉石杂糅 | 比喻好坏混杂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累害》:“公侯已下,玉石杂糅;贤士之行,善恶相苞。” |
|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掷地作金石声 |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,声调铿锵。 | 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 |
| shān zǒu shí qì山走石泣 | 泣:哭泣。山在移动,石头也哭泣。比喻暴政将要灭亡。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桀时泰山,山走石泣。” |
| yù shí hùn xiáo玉石混淆 | 比喻好坏混杂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百家》:“真伪颠倒,玉石混淆。” |
| shù liú zhěn shí漱流枕石 | 犹言漱石枕流。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王曰:‘流可枕,石可漱乎?’孙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’” |
| nù ní mèi shí,kě jì bēn quán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 | 猊:狻猊,即狮子;抉:踢开;骥:骏马。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,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。形容书法遒劲奔放。 | 《唐书·徐浩传》:“尝书四十三幅屏,八体皆备,如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。” |
| jiāo áo tóu shí焦熬投石 | 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。比喻事情一定失败。 | 荀况《荀子 议兵》:“桓文之节制,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,有遇之者,若以焦熬投石焉。” |
| xuàn yù gǔ shí炫玉贾石 | 夸耀石头而当玉卖。比喻伪饰欺世。 | 唐 柳宗元《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》:“公独慷慨言于朝曰:\'是夫喋喋,炫玉而贾石者也。\'” |
| tiān jīng shí pò天惊石破 | 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。 | 唐·李贺诗《李凭箜篌引》: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” |
| yǐ shēng liáng dàn以升量石 | 升、石:容量单位,十升为一斗,十斗为一石。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缪称训》:“使尧度舜则可,使桀度尧,是犹以升量石也。” |
| tóu jǐng xià shí投井下石 |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,不伸手救他,反而推他下去,又扔下石头。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。 | 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一旦临小利害,落陷阱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 |
| jiāo jīn shuò shí燋金烁石 | 使金石销熔,形容天很酷热。 | 北齐 刘昼《新论 大质》:“大热煊赫,燋金烁石。” |
| pán shí zhī gù盘石之固 | 比喻坚固不可动摇。 | 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,裁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难,以成盘石之固。” |
| zǒu shí fēi shā走石飞沙 | 沙土飞扬,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狂暴。 | 《三国志 吴志 陆凯传》:“苍梧、南海,岁有风瘴气之害,风则折木,飞沙转石,气则雾郁,飞鸟不经。” |
| yù shí jù suì玉石俱碎 | 犹玉石俱焚。 | 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大兵一放,玉石俱碎,虽欲救之,亦无及已。” |
| jiàng shí yùn jīn匠石运金 | 匠:匠人;石:人名;运:抡;斤:斧子。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,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。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。 | 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。使匠石斫之。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郢人立不失容。” |
| jīn shí wèi kāi金石为开 | 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。常与“精诚所至”连用。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;从而战胜一切困难。 | 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四》:“熊渠子见其诚心,而金石为之开,况人心乎?” |
|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磐石 | 安;安稳;磐石:厚而重的大石头。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。形容稳固;不可动摇。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磐石,寿于旗翼。” |
| shí shì jīn yán石室金鐀 | 见“石室金匮”。 | |
| tiān shàng shí lín天上石麟 | 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。 | 《南史·徐陵传》:“年数岁,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,宝志摩其顶曰:‘天上石麒麟也。’” |
| hǎi hé shí làn海涸石烂 | 犹海枯石烂。 | 清·秋瑾《精卫石》第二回:“海涸石烂情无改,正欲归坐续言词。” |
| yù shí xiāng róu玉石相揉 | 比喻好坏混杂。 | 《孔丛子·对魏王》:“驽骥同辕,伯乐为之咨嗟;玉石相揉,和氏为之叹息。” |
| fù shí fù hé负石赴河 | 河:这里指黄河。背着石头跳进黄河。比喻人以死明志。亦作“负石赴渊”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申徒狄谏而不听,负石自投于河,为鱼鳖所食。” |
| jiāo jīn shuò shí焦金烁石 | 使金石熔化枯焦。形容天气酷热。 | 北齐 刘昼《刘子新论 大质》:“大热煊赫,焦金烁石。” |
| xīn jiān shí chuān心坚石穿 | 意志坚决,能将石头穿透。比喻只要意志坚定,事情就能成功。 | 宋 陆九渊《语录》:“俗谚云:‘心坚石穿’。即是一个人,如何不打叠教灵利。” |
| liàn shí bǔ tiān炼石补天 | 炼: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。古神话,相传天缺西北,女娲炼五色石补之。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,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。” |
| jīng chéng suǒ jiā,jīn shí wéi kuī精诚所加,金石为亏 | 精诚:至诚,真心诚意;加:施及;亏:毁坏。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属和石头毁坏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感虚》:“精诚所加,金石为亏。” |
| yù shí tóng suì玉石同碎 | 犹玉石俱焚。 | 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沧海横流,玉石同碎。” |
| shí xīn mù cháng石心木肠 | 石、木都是硬物,形容坚定不动摇。 | 宋·苏轼《谢失察妖贼表》:“布衣蔬食,或木死于饥寒;石心木肠,誓不忘于忠义。” |
| luò luò rú shí珞珞如石 | 珞珞:石头坚硬的样子。形容坚如顽石。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” |
| liè shí liú yún裂石流云 | 流: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。裂开山石,震动云霄。形容声音高昂响亮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3回:“唱出一句来,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,裂石流云之响。” |
| yǐ shí tóu shuǐ以石投水 |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。比喻互相合得来。 | 三国 魏 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以石投水,莫之逆也。” |
| jiāo shā shí làn焦沙烂石 | 将沙烧焦,石烧烂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。 | 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循天之道》:“为寒则疑冰裂地,为热则焦沙烂石。” |
| fěi shí zhī xīn匪石之心 | 比喻坚贞不渝 | 《诗经 邶风 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” |
| quǎn yá pán shí犬牙盘石 | 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高帝封王子弟,地犬牙相制,此所谓盘石之宗也,天下服其强。”后因称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为“犬牙盘石”。 | 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高帝封王子弟,地犬牙相制,此所谓盘石之宗也,天下服其强。” |
| mù shí xīn cháng木石心肠 | 形容人心肠硬,不为情感所动。 | 清 洪楝园《后南柯 辞职》:“虽木石心肠,亦为之动。” |
| jiāo jīn liú shí焦金流石 | 金属烧焦,石头熔化。形容天气干旱酷热。 | 南朝 梁 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放勋之世,浩浩襄陵;天乙之时,焦金流石。” |
| pán shí quǎn yá盘石犬牙 | 盘石:巨石。指分封宗室以巩固其统治。 | 《晋书·武十三王等传论》:“文昭武穆,方驾于鲁、卫、应、韩;盘石犬牙,连衡于吴、楚、齐、代。” |
| piàn shí hán líng片石韩陵 | 片石:石碑;韩陵:韩陵山,在河南安阳东,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。比喻少见的好文章。 | 柳亚子《题南明昭宗三王圹志铭拓本后》:“更怜点画浑难据,片石韩陵字赤讹。” |
| mō zhe shí tóu guò hé摸着石头过河 | 比喻办事谨慎,边干边摸索经验。 | 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26章:“水浅的时候,可以摸着石头过河。” |
| tā shān zhī shí他山之石 | 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 | 《诗经 小雅 鹤鸣》:“他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” |
| xià jǐng tóu shí下井投石 | 见人掉进井里,不但不搭救,反而向井里仍石头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二回:“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,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,说他的坏话。” |
| yào shí zhī yán药石之言 | 药石:治病的药物和砭石,泛指药物。比喻劝人改过的话。 | 《旧唐书 高季辅传》:“(太宗)特赐钟乳一剂,曰:‘进药石之言,故以药石相报。’” |
| zhěn shí shù liú枕石漱流 | 旧时指隐居生活。 | 三国 魏 曹操《秋胡行》:“遨游八极,枕石漱流饮泉。” |
| shí huǒ diàn guāng石火电光 |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。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四:“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……师曰:‘石火电光,已经尘劫。’” |
| shí jiān jīn kuì石缄金匮 | 同“石室金匮”。 | |
| pán shí sāng bāo盘石桑苞 | 盘石:大石;桑苞:即苞桑,根深柢固的桑树。比喻安稳牢固。 | 《易 否》:“系于苞桑。”孔颖达疏:“苞,本也。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……桑之为物,其根众也,众则牢固之义。” |
| shí chóng dòu shē石崇斗奢 | 石崇:晋朝人名。石崇与王恺比赛奢侈。形容奢侈浪费。 | |
| bù fēn yù shí不分玉石 | 指无有区别,同归于尽。参见“玉石俱焚”。 | 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向非君侯来,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。” |
| tiě shí xīn gān铁石心肝 | 见“铁石心肠”。 | 明·刘兑《金童玉女娇红记》:“俺虔婆生下一副铁石心肝,皱著柄冻凌觜脸,把俺这做女的,不做人也似看承。” |
|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|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却害了自己。 | 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三章:“活该!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!” |
|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,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 | 送一斗米救人,人会怀感恩。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。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。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’,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!” |
| shì jīn shí试金石 |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,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,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。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。 | 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这里,端的,现放着试金石。” |
|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盘石 |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。形容安定稳固。 | 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。则国安于盘石,寿于旗翼。”杨倞注:“磐石,盘薄,大石也。” |
| yǐ dàn pèng shí以蛋碰石 | 拿蛋去碰石头。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,自取灭亡。 | 郑振铎《桂公塘》:“没有什么,该镇定些,他们决不敢拿我怎么样的,此刻万事且须容忍,以蛋碰石,必然无幸!” |
| jīn shí zhī gōng金石之功 | 金:指钟鼎类。石:指碑碣类。刻在钟鼎碑碣之上,永不磨灭的功勋。 | |
| wǔ shí liù yī五石六鹢 | 语出《公羊传·僖公十六年》:“霣石于宋五。是月,六鹢退飞过宋都。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?霣石记闻,闻其磌然,视之则石,察之则五……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?六鹢退飞,记见也,视之则六,察之则鹢,徐而察之则退飞。”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。 | 《公羊传·僖公十六年》:“陨石于宋五。是月,六鹢退飞过宋都。” |
| tā shān zhī shí,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。 | 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 |
| zhù shí zhī shì柱石之士 | 柱石: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。比喻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蒋济传》:“当今柱石之士虽少,至于行称一州,智效一官,忠信竭命,各奉其职,可并驱策,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。” |
| diǎn shí chéng jīn点石成金 |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。 | 宋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孟浩然》:“诗句以一字为工,自然颖异不凡,如灵丹一粒,点石成金也。” |
| jīn guì shí shì金匮石室 | 匮:柜子。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。 |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迁为太史令,紬史记、石室金匮之书。” |
| mù xīn shí fù木心石腹 | 犹木人石心。 | 宋·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第五卷:“而君介然,不蒙顾盼,亦木心石腹之人也。” |
| luǎn yǔ shí dòu卵与石斗 | 鸡蛋碰石头。比喻自不量力,一定失败。 | 汉 焦赣《易林 艮之损》:“卵与石斗,麋碎无疑。” |
|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 | 比喻放下了心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:“次后忽然宝玉去了,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,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,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,而且是意外之想,彼此放心,再无别意了。” |
| jīn shí sī zhú金石丝竹 | 金:指金属制的乐器;石:指石制的磬;丝:指弦类乐器;竹:指管类乐器。泛指各种乐器。也形容各种声音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” |
| yì shí èr niǎo一石二鸟 | 一块石头投出去;打中两只鸟;比喻一举两得。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24章:“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。” |
| jī shí dàn sī击石弹丝 | 谓奏乐。 | 宋·秦观《代贺兴龙节表》:“加笾折俎,初偿露酎之醇;击石弹丝,始奏《钧天》之妙。” |
| fēi shā zhuǎi shí飞沙转石 | 飞:使飞扬;转:滚动。沙土飞扬,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迅猛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凯陆胤传》:“苍梧、南海,岁有风瘴气之害,风则折木,飞砂转石,气则雾郁,飞鸟不经。” |
| gāo huāng quán shí膏肓泉石 | 膏肓:胸鬲之间,比喻难治的病症。形容热爱山林泉水已成为很难改变的癖好,指隐居不愿做官。 | 明·洪应明《菜根谭》:“无膏肓泉石之癖,而常自醉酒耽诗。” |
| luò jǐng xià shí落井下石 |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;还往井下丢石头。比喻乘人之危;加以打击、陷害。 | 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一旦临小利害,仅如毛发比,反眼若不相识,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 |
| shí kū sōng lǎo石枯松老 | 枯:干枯。石头干裂,松树老朽。形容历时极为久远。 | 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道运》词:“海移山变,石枯松老。” |
| xuán dàn chéng shū悬石程书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 |
| qīn dāng shǐ shí亲当矢石 |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。 | 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每临行阵,亲当矢石。” |
| jiān rú pán shí坚如盘石 | 坚:牢固;盘石:大石头。像大石头一样坚固。比喻不可动摇。 | 《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作》:“君当作盘石,妾当作蒲苇。蒲苇纫如丝,盘石无转移。” |
| yù shí tóng fén玉石同焚 | 焚:烧。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。比喻好坏不分,同归于尽。 |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时运艰难,宗社危殆,昆同已燎,玉石同焚。” |
| jiā wú dàn shí家无担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担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 宋朝苏轼《乞赙赠刘季孙状》:“今年五月卒于官所,家无儋(担)石。” |
| shí tóu dà hǎi石投大海 |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,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0回:“吕岳闻杨瑨之言,如石投大海,半晌无言。” |
| bàn jiǎo shí绊脚石 |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。 | 毛泽东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》:“至于蒋介石呢,他消极抗战,积极反共,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。” |
| yù shí tóng chén玉石同沉 |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。 | 南朝·梁元帝《驰檄告四方》:“孟诸焚燎,芝艾俱尽;宣房河决,玉石同沉。” |
| shí rì yī shuǐ,wǔ rì yī shí十日一水,五日一石 |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,不轻易下笔。 | 唐·杜甫《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》:“十日画一水,五日画一石,能事不受相促迫,王宰始肯留真迹。” |
| yù shí jù fén玉石俱焚 | 俱:全部;都;焚:烧。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。比喻好的坏的、贵的贱的一起毁灭。也作“玉石同焚”。 | 《尚书 胤征》:“火焱昆冈,玉石俱焚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