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德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suì zhǒu dé chú谇帚德锄 | 汉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遗礼义,弃仁恩,并心于进取,行之二岁,秦俗日败。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,家贫子壮则出赘。借父耰锄,虑有德色;母取箕帚,立而谇语。”后以“谇帚德锄”形容风俗败坏,不仁爱。 |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遗礼义,弃仁恩,并心于进取,行之二岁,秦俗日败。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,家贫子壮则出赘。借父耰锄,虑有德色;母取箕帚,立而谇语。” |
| qián xiū yǐn dé潜休隐德 | 隐藏美德。 | 明·方孝孺《宋氏为善堂记》:“而推荣二代,潜休隐德,见称于圣主,而大白于四方。” |
| dé yóu rú máo德輶如毛 |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。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,而在于其志向有否。 | 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: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 |
| gǎn ēn dài dé感恩戴德 | 感激别人的恩德。戴:尊敬;推崇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骆统传》:“今皆感恩戴义,怀欲报之心。” |
| dé bó wàng qīng德薄望轻 | 薄:轻微;望:名望,声望。德行不足,声望低微。 |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玄宗》:“大义不可易,显道不可诬,苟且因仍,无能改者,不容终隐于人心,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。” |
| dì chǒu dé qí地丑德齐 | 丑:同类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条件一样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今天下地丑德齐,莫能相尚。” |
| yí dé yú liè遗德余烈 | 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。 | 宋 王珪《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》:“伏以仁宗皇帝遗德余烈,蒙被天下,施之无穷。” |
| hào shēng zhī dé好生之德 | 好生:爱惜生灵。指有爱惜生灵;不事杀戮的品德。 |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,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” |
| ài rén yǐ dé爱人以德 | 德:德行。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 |
| jiǎn shī bàn dé减师半德 | 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。 | 宋 陈善《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》:“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;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,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!” |
| zhì dé yào dào至德要道 | 至:极,最。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。 | 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” |
| dé gāo wàng zhòng德高望重 | 道德好;声望大。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;有名望。 | 宋 司马光《辞人对小殿札子》:“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,德高望重。” |
| gōng xiū gōng dé,pó xiū pó dé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 | 指修德属个人,不得兼代。 |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三回:“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,‘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’,咱‘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’,你不要,可行不得。” |
| yǐ dé zhuī huò以德追祸 |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,适以招来祸患。 | 《韩非子 用人》:“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,上下之利莫长于此。不察私门之内,轻虑重事,厚诛薄罪,久怨细过,长侮偷快,数以德追祸,是断手而续以玉也,故世有易身之患。” |
| yí dé yú liè遗德馀烈 | 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。 | |
| 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前人种德后人收 | 德:德行。指上辈的人有德行,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。 | 明·冯惟敏《商调·集贤宾·归田自寿》:“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,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,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。” |
| fēng gōng yì dé丰功懿德 | 同“丰功茂德”。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“诱呼鲜卑,侵扰北方”裴松之注引晋·王沈《魏书》:“自先帝初兴,爱暨陛下,荣渊累叶,丰功懿德,策名褒扬,辩著廊庙,胜衣举履,诵咏明文,以为口实。” |
| chóu gōng bào dé酬功报德 | 酬:报谢;报:报答。酬谢功劳,报答恩德。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80回:“呜呼!酬功报德,率由旧章。” |
| cái xióng dé mào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 唐 韩愈《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》:“其监统中贵,必材雄德茂,荣耀宠光,能俯达人情,仰喻天意者,然后为之。” |
|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 | 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
| ōu gōng sòng dé讴功颂德 | 讴:歌颂,赞美。指赞美功绩,歌颂恩德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| gē gōng sòng dé歌功颂德 | 颂扬功绩和德行。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。功:功绩。德:德行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| yāo bù shèng dé妖不胜德 | 比喻邪不压正。 | 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臣闻妖不胜德。” |
| 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。”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。” |
| qì è cóng dé弃恶从德 | 弃;抛开。抛弃丑恶信从道德。 | 唐·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弃恶从德,乃与蔡通涂其榛棘。” |
| cái qīng dé bó材轻德薄 | 指才德疏浅。有时用为谦词。 | 宋 朱熹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材轻德薄,不足取信,岂复更敢臧否人物。” |
| yǐ dé bào dé以德报德 | 德:恩惠。用恩惠报答恩惠。 |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 |
| zǔ gōng zōng dé祖功宗德 |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。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。有开创之功,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。 | 《孔子家语 庙制》:“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,谓之祖宗者,其庙皆不毁。” |
| guǒ xíng yù dé果行育德 |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。 | 《易·蒙》:“君子以果行育德。” |
| shù dé wù zī树德务滋 | 树:立;德:德惠;务:必须;滋:增益,加多。向百姓施行德惠,务须力求普遍。 | 《尚书·泰誓下》:“树德务滋,除恶务本。” |
| dà ēn dà dé大恩大德 | 恩:恩惠;德:恩德,好处。巨大的恩德,形容恩泽深厚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若非妹丈救我性命,必作异乡之鬼矣。大恩大德,将何补报!” |
| dé yán róng gōng德言容功 | 德:妇德,品德。言:言辞。容:容貌。功:女红(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)。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。 | 《礼记·昏义》:“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……教以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” |
| wén dé wǔ gōng文德武功 | 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。 | 唐·杨炯《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示之以文德,陈之以武功。所以夜户不扃,所以重门罢柝。” |
| cái shū dé bó才疏德薄 | 才识疏浅,德行不高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 | 元 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三折:“小生才疏学薄,敢劳大人下降,真乃蓬荜生辉也。” |
| tóng xīn xié dé同心协德 | 同“同心同德”。 | 唐·颜真卿《祭伯父豪州刺史文》:“与杲卿同心协德,亦著微诚。” |
|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遗范 | 盛德:美盛的品德;范:榜样。先人美盛的品德和风范。 | 《新唐书·韦陟传》:“宋珲见陟叹曰:‘盛德遗范,尽在足矣。’” |
| yǐ yuàn bào dé以怨报德 | 怨:仇恨;报:报答;回报;德:恩惠。指忘恩负义;反而加害于人。 | 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以怨报德,不仁。” |
| gǎn ēn huái dé感恩怀德 | 感激别人的恩德。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“勇过聂政,功逾介子,可谓杀身成仁,释生取义者矣”南朝·宋·裴松之注:“古之舍生取义者,必有理存焉,或感恩怀德,投命无悔,或利害有机,奋发以应会,诏所称聂政、介子是也。” |
| jī dé lěi rén积德累仁 | 积累功德与仁义。 | 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李氏灭矣·自太公已来,积德累仁,何以遇此?” |
| lí xīn lí dé离心离德 | 心:思想;德:信念。思想不统一;信念不一致。形容人心各异;各行其是。 | 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受有亿兆夷人,离心离德;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| dǎo dé qí lǐ导德齐礼 | 指用道德诱导,用礼教整顿,让百姓归服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 |
| duó dé liàng lì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计自己的能力。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|
| fù dé gū ēn负德孤恩 | 缺少恩义。 | 宋·李觏《闵雨诗》:“安知愚下鬼,负德孤恩难制指,弄天之权侮人命。” |
| dé shèng tóu huí德胜头迴 | 德,通“得”。迴,同“回”。宋明话本、通俗小说的引首。 | |
| dé shēn wàng zhòng德深望重 | 德:品德;深:高;望:声望,名望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。 | 南朝·宋·宋明帝《下庐江王玮诏》:“公若德深望重,宜膺大统;朕初平暴乱,岂敢当壁!” |
| jiǔ hòu wú dé酒后无德 | 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。 | 我当着你大奶奶、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,担待我酒后无德罢! |
| jìn dé xiū yè进德修业 | 修业:推广、扩大功业。提高道德修养;扩大功业建树。 | 《周易 乾》:“君子进德修业。” |
| nián gāo dé shào年高德劭 | 劭:美好。年纪大;品德好。 | 宋 周必大《跋金给事彦亨文集》:“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,见公直谅多闻,年高而德劭。” |
| jī dé lěi gōng积德累功 | 积累仁德与功业。 | 三国·魏·高贵乡公《改元大赦诏》:“宣力之佐,比积德累功,忠勤帝室。” |
| dé yán gōng róng德言工容 | 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
| dé yóu rú yǔ德輶如羽 | 见“德輶如毛”。 | 晋·张华《励志诗》:“仁道不遐,德輶如羽。求焉斯至,众鲜克举。” |
| dé pī bā fāng德被八方 | 品德高尚,满布天下。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9回:“不可,不可!主公德被八方,名高天下,岂可称臣逆贼!” |
| dé bó rèn zhòng德薄任重 | 薄:轻微。德行不足,责任重大。 |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坐上与杜微书》:“德薄任重,惨惨忧虑。” |
| gǎn ēn hè dé感恩荷德 | 感:感激;荷:承受。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。 | 宋·张孝祥《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》:“且禄优足以仁族,事简足以养疴,使某自谋,不过如此。感恩荷德,负戴靡胜!” |
| fù dé bèi yì负德背义 | 犹言负恩背义。 |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四回:“[申侯]今又以国媚楚,使子之君,负德背义,自召干戈,祸及民社。” |
| wéi dé bù zú为德不卒 | 卒:完毕,终了。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公,小人也,为德不卒。” |
| zhī ēn bào dé知恩报德 | 受别人的恩惠,心存感激意图报答。 | 《群英类选·〈红蕖记·触身谐配〉》:“可怜见咱魂销尽,知恩报德情难混。” |
| dé yīn mò wéi德音莫违 | 德音:善言;莫违:不要违背。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。 | 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德音莫为,及尔同死。” |
| qiān dé huī hǎo愆德隳好 | 愆:过失;隳:毁坏。损害道义,破坏友好。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6回:“而皇叔愆德隳好,已得西川,又占荆州,贪而忘义,恐为天下所耻笑。” |
| chēng gōng sòng dé称功颂德 | 称颂功德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:“何必借我们,你鼓唇摇舌的,自己开心作戏,却说是称功颂德呢。” |
| shèng dé bù mǐn盛德不泯 | 盛德:美盛的品德;泯:灭。美盛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。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。 | 南朝·宋·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夫盛德不泯,义存祀典。” |
| zài shēng zhī dé再生之德 | 指救命的恩德。 |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三回:“贤妻,牌头金玉之言,实为再生之德。” |
| nián gāo dé sháo年高德韶 | 年纪大,品德好。 | 鲁迅《彷徨·长明灯》:“坐在首席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,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。” |
| fù dé gū ēn负德辜恩 | 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。 | 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虽孤恩,汉亦负德。” |
|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不以一眚掩大德 | 以:因;眚:过失,错误;掩:遮蔽,遮盖;德:德行。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?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 |
| nián gāo dé shào年高德邵 | 邵:美好。年纪大,品德好。 | 汉·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吾闻诸传,老则戒之在得。年弥高而德弥邵者,是孔子之徒欤!” |
| bài dé rǔ xíng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 |
| dé zhòng ēn hóng德重恩弘 | 重:崇高、深厚;弘:通“宏”,大。道德高尚,恩惠广大。形容普施恩德。 | 唐·韩愈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显荣频烦,称效寂蔑,又蒙赦其罪累,授以方州,德重恩弘。” |
| cái qīng dé bó才轻德薄 | 才识疏浅,德行不高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同“才疏德薄”。 | 元 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:“想小官生居寒门,长在白屋,才轻德薄,智穷量浅,有劳先生不弃相探也。” |
| dà dé bù chóu大德不酬 | 酬:报答,偿还。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。 | 明·吴麟征《还里人田券书》:“谚云:大德不酬。” |
| dé yáng ēn pǔ德洋恩普 | 谓德泽优渥普及。 | 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盖闻中国有至仁焉,德洋恩普,物靡不得其所。” |
| qián guāng yǐn dé潜光隐德 | 谓隐藏德才。 | 南朝·梁·慧皎《高僧传·道渊》:“众经数论,靡不通达,而潜光隐德,世莫之知。” |
| lóng dé zài tián龙德在田 | 《易·干》:“‘见龙在田’,德施普也。”后因以“龙德在田”谓恩德广被。 | 《易·干》:“‘见龙在田’,德施普也。” |
| hòu dé zǎi fú厚德载福 | 《易·坤》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《国语·晋语六》:“吾闻之,唯厚德者能受多福,无德而服者众,必自伤也。”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“厚德载福”。 | 《易·坤》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《国语·晋语六》:“吾闻之,唯厚德者能受多福,无德而服者众,必自伤也。” |
| yī xīn yī dé一心一德 | 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 | 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。” |
| yǐ zhí bào yuàn,yǐ dé bào dé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 |
| wán rén sàng dé玩人丧德 | 戏弄他人,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。 | 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不役耳目,百度惟贞,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” |
| jìn dé xiū yè进德脩业 | 指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。 | |
| sān cóng sì dé三从四德 | 三从:在家从父;出嫁从夫;夫死从子;四德:也叫四行;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指封建礼教为压迫、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。 | 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不学些三从四德,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。” |
| hòu dé zài wù厚德载物 |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。 | 《周易 坤》:“《象》曰:地势坤。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 |
| dé gāo wàng zūn德高望尊 | 道德高,声望高。 | 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先达德高望尊,门人弟子填其室。” |
| jī shàn chéng dé积善成德 | 善:善行,好事;德:高尚的品德。长期行善,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。 | 《荀子·劝学》:“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。” |
| nián gāo dé ér年高德卲 | 年纪大,德行好。邵,亦作“劭”、“韶”,美好。 | |
| tǎ jiān shàng gōng dé塔尖上功德 | 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这是个权宜之术。贤弟须知,塔尖上功德,休得固辞。” |
| gū ēn fù dé孤恩负德 | 孤:负。指背弃恩义,忘恩负义。 | 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虽孤恩,汉亦负德。” |
| yǐ dé fú rén以德服人 |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、服从统治者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。” |
| jù rén cháng dé钜人长德 | 指德高望重的人。 | 唐·韩愈《唐故相权公墓碑》:“迁太常卿,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。” |
| dào gāo dé zhòng道高德重 | 道德高尚,很有威信。 | 艾芜《回家》:“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,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,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,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,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。” |
| jī dé lěi shàn积德累善 | 积累德行与善事。 | 《史记 韩信卢绾列传论》:“韩信、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,徼一时权变,以诈力成功。”又《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娄敬曰:‘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。周之先自后稷,尧封之邰,积德累善十有余世。” |
| nián gāo yǒu dé年高有德 | 年纪大,品德好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8回:“只是要几个年高有德的老儿,陪我师父清坐闲叙。” |
| qián dé yǐn xíng潜德隐行 | 谓不为人知的德行。 | 宋·欧阳修《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》:“士之为善者,虽潜德隐行,必有时而发。” |
| dé lóng wàng zhòng德隆望重 | 犹言德高望重。 | 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议,称己德隆望重,既录百揆,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 |
| mǔ yí zhī dé母仪之德 | 母仪:作为母亲的典范。母亲的品德。泛指妇女的品德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郭皇后纪》:“好礼节俭,有母仪之德。” |
| zǎo shēn yù dé澡身浴德 | 修养身心,使纯洁清白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儒行》:“儒有澡身而浴德。” |
| fēng gōng shuò dé丰功硕德 | 同“丰功茂德”。 | 元·王恽《淇州创建故周府君祠碑铭》:“其丰功硕德,具载墓碑,兹不复云。” |
| rén yì dào dé仁义道德 |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 |
| jī dé yù hòu积德裕后 | 指积累德行,则后世昌盛。 | 清 朱仕琇《又答李磻玉书》:“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,今继嗣未立,诚可忧也。况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,尤不能不以此为念也。积德裕后,古岂吾欺,今犹未验,何也!” |
| liàng lì duó dé量力度德 |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|
| dé bó néng xiǎn德薄能鲜 | 鲜:少。德行浅薄,才能不足(表示自谦的话)。 | 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,遭时窃位,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,其来有自。” |
| dé cái jiān bèi德才兼备 |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。兼备:都具备。 | 《元史 丰臧梦解传》:“乃举梦解才德兼备,宜擢清要,以展所蕴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