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以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挟天子以令诸侯 | 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 |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下卷:“挟天子以令诸侯,诸侯必从,然谓之尊君则不可。” |
| lè yǐ wàng yōu乐以忘忧 |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 |
| wú yǐ sè zé无以塞责 | 自谦之语。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。 | 《汉书 东方朔传》:“妾幸蒙陛下厚恩,先帝遗德,奉朝请之礼,备臣妾之仪,列为公主,赏赐邑人,隆天重地,死无以塞责。” |
| jiàng gé yǐ qiú降格以求 | 降:降低;格:规格;标准。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。 | 鲁迅《坟 灯下漫笔》:“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,怎么会有?于是降格以求,不讲爱国了,要外国银行的钞票。” |
| yǐ yǎn huán yǎn以眼还眼 | 用瞪眼回击瞪眼。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。 | 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 |
| yǐ gǔ yǐn gǔ以瞽引瞽 |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。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,只能使其更加迷惑。 | 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觉世训》:“怪人佛老之徒出,自中魔计,以瞽引瞽,讹人以不可知之事,以售己诈……兼之魔鬼入心,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,迷惑害累世人。” |
| yǐ zǐ wéi zhū以紫为朱 | 见“以紫乱朱”。 | 明·刘基《官箴中》:“俾好作恶,以紫为朱。” |
| rén yǐ qún fēn人以群分 | 人按照其品行、爱好而形成团体,因而能互相区别。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,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。 | 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 |
| jì rì yǐ qī计日以期 | 见“计日以俟”。 | 明·徐祯稷《耻言》:“望焉而羡,至焉则厌,计日以期,涉艰不倦,嗜荣者之情与!” |
| yǐ wēi wéi ān,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 | 治:合理。把危亡当作安定,把祸乱当作太平。形容缺乏政治远见,看不到潜在的危机。 |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夫以天子之位,乘今之时,因天之助,尚惮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。” |
| yǐ jiāo tóu qī以胶投漆 |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。 | 唐·孔颖达《〈春秋正义〉序》:“晋世杜元凯又为《左氏集解》,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,所谓子应乎母,以胶投漆,虽欲勿合,其可离乎!” |
| yǐ jǐ zhī xīn,dù rén zhī xīn以己之心,度人之心 |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。 | 《中庸》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”宋 朱熹注:“以己之心度人之心,未尝不同,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。故己之所不欲,则勿以施至于人。” |
| yǐ yī zhī wàn以一知万 |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。 |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以近知远,以一知万,以微知明,此之谓也。” |
| yǐ fēng bǔ qiàn以丰补歉 | 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,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。 | 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:“以丰补歉,很有必要。” |
| yǐ shǒu wéi gōng以守为攻 | 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。 | 宋·秦观《边防策下》:“盖充国以先零穷寇,急与之角,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,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,此则以守为攻者也。” |
| yǐ tāng wò fèi以汤沃沸 | 见“以汤止沸”。 | 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若以汤沃沸,乱乃逾甚。是故鞭噬狗,策蹄马,而欲教之,虽伊尹、造父弗能化。” |
| yǐ gōng xiào jiǎo以宫笑角 | 宫、角,均为古代五音之一。拿宫调讥笑角调。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、否定别人。 | 北齐·刘昼《新论·文武》:“今代之人,为武者则非文,为文者则嗤武,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,犹以宫笑角,非适才之情,得实之论也。” |
|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虫不可以语冰 |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 |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 |
| yǐ yì gē ēn以义割恩 | 义:道义。用大义割断私恩。指秉公办事,不殉私情。 | 《汉书·孝成赵皇后传》:“夫小不忍乱大谋,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。” |
| yǐ róng qǔ rén以容取人 |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。 | 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孔子曰:‘以容取人乎,失之子羽;以言取人乎,失之宰予。”《孔子家语·子路初见》:“以容取人,则失之子羽; 以辞取人,则失之宰予。” |
|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,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 | 勿:不要;为:做。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,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。 | 《诸葛亮集》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 |
| yǐ qí rén zhī dào,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 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|
|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,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|
| 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,yǐ duō wèn yú guǎ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 | 指有才干、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、学识少的人请教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,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,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” |
| xiāng xǔ yǐ mò相喣以沫 | 喣:吐口水。彼此吐口水来湿润对方。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诘鲍》:“俭以率物,以为美谈,所谓盗跖分财,取少为让,陆处之鱼,相喣以沫也。” |
| yán yú zé jǐ,kuān yǐ dài rén严于责己,宽以待人 | 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 | 《忆邓拓·邓拓和人民日报》:“老邓总是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主动承担责任,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。” |
| ài rén yǐ dé爱人以德 | 德:德行。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 |
| yǐ qí hūn hūn,shǐ rén zhāo zhāo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 | 昏昏:模糊,糊涂;昭昭:明白。指自己还糊里糊涂,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;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” |
| jī yǐ wéi cháng积以为常 | 指习惯成自然。同“习以为常”。 | 《旧唐书 张柬之传》:“今姚府所置之官……唯知诡谋狡算,恣情割剥,贪叨动掠,积以为常。” |
| yǐ qū qiú shēn以屈求伸 | 屈:弯曲;伸:伸直伸展。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。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。 |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 |
| shì mù yǐ guān拭目以观 | 拭目:擦眼睛。擦亮眼睛看。指仔细观看。 | 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15卷:“公既在位,中外咸喜,信在言前,拭目以观。” |
| yǐ qín bǔ zhuō以勤补拙 | 用勤奋补救笨拙,含有自谦之意。 | 隋·李德林《〈霸朝集〉序》:“心无别虑,笔不暂停。或毕景忘餐,或连宵不寐。以勤补拙,不遑自处。” |
| yǐn yǐ wéi róng引以为荣 | 以此事为光荣。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四:“他们一向规规矩矩,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,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。” |
| yǐ bīng zhì yíng以冰致蝇 | 致:招引。用冰块引苍蝇。比喻事情必难实现。 | 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,以冰致蝇,虽工不能。” |
| liáo yǐ zú suì聊以卒岁 | 聊:姑且;勉强;卒:尽;终;岁:一年。姑且这样度过一年。本指逍遥自在地度日。现用以形容生活的艰难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人谓叔向曰:‘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’叔向曰:‘与其死亡若何?诗曰: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知也。’” |
| xiáng rén yǐ xīn降人以心 | 降:降服。使人心服。 | 《三略·下略》:“圣人之政,降人以心;贤人之政,降人以礼。” |
| 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鉴来 |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。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杨阜传》:“愿陛下动则三思,虑而后行,重慎出入,以往鉴来。” |
| chāo yǐ xiàng wài超以象外 | 以:用法等同“于”。超脱于物象之外。形容诗文意境雄浑、超脱。也比喻置身世外,脱离现实的空想。 | 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雄浑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 |
| yǐ ěr wéi mù以耳为目 | 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。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。 | 清·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一百七十回 :“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,也都是些以耳为目、不分黑白的人。” |
| yán yǐ lǜ jǐ,kuān yǐ dài rén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 | 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 | 清·罗泽南《与蒋瀛海书》:“取古人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之道,鞭策自己身心,以调和其血气。” |
| qī yǐ qí fāng欺以其方 | 欺:欺骗;其方:合乎情理的方法。比喻坏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别人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君子可欺以其方,难罔以非其道。” |
| kǎi dāng yǐ kāng慨当以慷 | 与“慷慨”意思相同,指充满正气,情绪激动。“当以”无实际意义。 | 汉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” |
| yǐ fáng wàn yī以防万一 |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。万一: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。 | 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14章:“他就又采取以防万一的想法,心想,反正是自愿的事,何必去做?” |
| yǐ dǎng jǔ guān以党举官 |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。 | 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今若以誉进能,则臣离上而下比周;若以党举官,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。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。” |
| bù yǐ wéi chǐ,fǎn yǐ wéi róng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 | 耻:耻辱;荣:荣耀。不认为是可耻,反而认为是荣耀。指不知羞耻。 |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,或懂得甚少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” |
| yī zé yǐ xǐ,yī zé yǐ jù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 | 一方面高兴,一方面又害怕。 | 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’” |
| bù yǐ rén fèi yán不以人废言 | 废:废弃。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。 | 春秋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 |
|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 | 计:计算。不能用里程来计算。形容程度相差很大。 | 章炳麟《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》:“最有学问的人,就是周秦诸子,比那日本的物茂卿、太宰纯辈,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。” |
| bù yǐ cí hài zhì不以辞害志 | 辞:文辞;志:作品的思想内容。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。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。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” |
| yī yán yǐ bì一言以蔽 | 蔽:掩覆,引申为概括。用一句话来概括。 | 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” |
| bù yǐ wéi yì不以为意 | 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对人、对事抱轻视态度。 | 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 |
| bù yǐ wéi rán不以为然 | 然:对;不错。不认为是对的。表示不同意。有轻视的意思。 | 宋 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 |
| bù yǐ cí hài yì不以词害意 |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。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8回:“词句究竟还是末事,第一是立意要紧,若意趣真了,连词句不用修饰,自是好的;这叫做‘不以词害意’。” |
| bù yǐ wéi chǐ不以为耻 | 不认为是可耻。指不知羞耻。 | 《邓析子 转辞》:“今挂劓不以为耻,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。” |
| bù yǐ guī jǔ,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 | 规:圆规;矩:曲尺。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 |
| yǐ yī chí wàn以一持万 | 持:把握。形容抓住关键,可以控制全局。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儒效》:“法先王,统礼义,一制度,以浅持博,以古持今,以一持万。” |
| yī yán yǐ bì zhī一言以蔽之 | 蔽:掩覆,引申为概括。用一句话来概括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\'思无邪。\'” |
| bù yǐ wéi qí不以为奇 | 并不觉得奇怪。表示这是见惯了的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” |
| chí zhī yǐ héng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 宋 楼钥《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》:“凡应天下之事,一切行之以诚,持之以久。” |
| bù yǐ guī jǔ,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 |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 | 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 |
| yī yǐ dāng shí一以当十 | 当:相当。一个人抵挡十个人。形容军队英勇善战。 | 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” |
| tā shān zhī shí,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。 | 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 |
|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 | 一人抵过百人。极言勇猛。 | 清·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十四回:“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。及至两不相对,真个人强马壮,一以当百。杀得那些山贼,抱头而窜。” |
| yǐ róu kè gāng以柔克刚 |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。 |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将苑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 |
| é yǐ chuán é讹以传讹 |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,越传越错。 | 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辩证上·爱妾换马》:“不然,长髯紫衣,怪诞幽显之说,何其骇异哉?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,讹以传讹也。” |
| xiāng xǔ yǐ shī相呴以湿 |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。”成玄英疏:“呴气相湿。”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,竭力互相帮助。 | 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。”成玄英疏:“呴气相湿。” |
| zì kuài yǐ xià自刽以下 | 刽:西周时的诸侯国名。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。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。 | 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为之歌陈,曰:\'国无主,其能久乎?\'自刽以下无讥焉。” |
|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报怨 |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 |
| yǐ cháng gōng duǎn以长攻短 | 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。 | |
| sǎo tà yǐ dài扫榻以待 | 榻:床。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。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。 | 清 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 朋僚函札 向荣来函》:“如阁下允为留营,弟当于营中扫榻以待。” |
| yǐ lèi xiāng cóng以类相从 | 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。 | 《荀子·正论》:“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,并起于乱今也。治古不然,凡爵列、官职、赏庆、刑罚皆报也,以类相从者也。” |
| yǐ lín wéi hè以邻为壑 | 壑:山沟;大水塘。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。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;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子过矣,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今吾子以邻国为壑,水逆行谓之泽水。泽水者,洪水也。仁人之所恶也,吾子过矣。” |
| yǐ yī dāng shí以一当十 |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。形容以少胜多;英勇善战。 | 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”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” |
| yǐn yǐ wéi chǐ引以为耻 | 以此事为自己的羞耻。 | |
| liáo yǐ zì wèi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 汉 张衡《鸿赋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绪,乃为之赋,聊以自慰。” |
| yǐ gǔ fāng jīn以古方今 | 方:比拟。类比。拿古代的事情与当今的事情相比。 | 《北史·长孙嵩传》:“昔叔孙辞沃壤之地,萧何就穷僻之乡,以古方今,无惭曩哲。” |
|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 | 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 |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 |
| yǐ lì fú rén以力服人 | 服:制服。用强力使人服从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 |
| wú yǐ fù jiā无以复加 | 复:再。再也不能超过。指程度达到了顶点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宜崇其制度,宣视海内,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。” |
| lǜ yǐ wéi cháng率以为常 | 成为经常的事。 | 《北齐书·司马子如传》:“及其当还,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,率以为常。”宋·文天祥《与朱太博埴》:“骑马囊饭,朝往夕还,率以为常,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。” |
| yǐ zì yá shā rén以眦睚杀人 | 眦:眼眶;睚:眼边;睚眦:瞪眼睛发怒,指极小的仇恨。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。 | 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:“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,上大怒,立命斥出。” |
| yǐ quán móu sī以权谋私 | 以:凭借;权:权力;权势;谋:谋求;谋取;私:私利。凭着权利谋取私利。 |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 |
|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民以食为天 | 天: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。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。指民食的重要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 |
| yǐn yǐ wéi jiè引以为戒 | 引来作为教训;警戒自己。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;避免重犯。 | 清 钱大昕《士驾斋新录》:“为古之士,当引以为戒。” |
| yǐ fáng bú cè以防不测 | 防:防备;测:推测、预测、料想。用来防备不曾预料到的事。 | 张中明《人生劫》: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,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,以防不测,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。” |
|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 | 勖:勉励。以大义相勉励。 | 孙中山《孙文学说·心理建设》第八章:“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,勖以大义,一夕之间,则醵资八千有奇。” |
| 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 |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。致:使达到;用:实际应用。 | 李新《为有源头活水来》:“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,学以致用,并且勤学苦学。” |
|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不以一眚掩大德 | 以:因;眚:过失,错误;掩:遮蔽,遮盖;德:德行。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?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 |
| è è yǐ chāng谔谔以昌 | 谔谔:直言争辩的样子。百官敢于直言争辩,国家就会兴盛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商君列传》:“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武王谔谔以昌,殷纣墨墨以亡。” |
|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挟天子以令天下 | 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同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据九鼎,按图籍,挟天子以令天下,天下莫敢不从。” |
| yǐ zhuī cì dì以锥刺地 |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。比喻见识浅陋,所知甚少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是直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!” |
| yǐ shēn xùn zhí以身殉职 | 殉: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。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。 | 《梁书 韦粲传》:“谓仲礼曰:‘下官才非御侮,直欲以身殉职。’” |
| yǐ jǐng xiào yóu以儆效尤 | 儆:告诫;警戒;效尤:效仿过错;学人家做坏事。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》:“郑伯效尤,其亦将有咎!” |
| yǐ zhōng tiān nián以终天年 | 以:表示目的。终:结束,完了。天年:指人的自然的年寿。指养老送终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只在此间过了,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,以终天年,多少是好!” |
| yǐ shēn shì fǎ以身试法 | 身:亲身;指生命;试:尝试;法:法律;刑法。拿性命去尝试法律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 |
| chā yǐ háo lí,shī zhī qiān lǐ差以毫厘,失之千里 |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 | 《礼记·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’” |
| yǐ shēng liáng dàn以升量石 | 升、石:容量单位,十升为一斗,十斗为一石。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缪称训》:“使尧度舜则可,使桀度尧,是犹以升量石也。” |
| shì yǐ wéi rì誓以皦日 | 谓誓同生死,亲爱终生。语本《诗 王风 大车》:“谷则异室,死则同穴。谓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” | 《诗经·王风·大车》:“各则异室,死则同穴。谓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” |
| wù yǐ xī wéi guì物以稀为贵 |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。 | 唐 白居易《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》诗:“物以稀为贵,情因老更慈。” |
| yǐ yē fèi cān以噎废餐 | 由于吃饭打噎,便不敢再进食。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,就停止应做的事情。 | 《南史 贺琛传》:“卿又云‘百司莫不奏事,诡竞求进’。今不许外人呈事,于义可否?以噎废餐,此之谓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