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学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mǐn ér hǎo xué敏而好学 | 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 |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 |
| zhòng xué jì wén种学绩文 | 种:栽种,引申为培养。培养学识,积累文才。 | 唐·韩愈《蓝田县丞厅壁记》:“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,以蕃其有。” |
| xué hǎi wú yá学海无涯 |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。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。学海:指知识;涯:边际。 | 明 张岱《小序》:“学海无边,书囊无底。世间书怎读得尽。” |
| wén rén xué shì文人学士 | 泛指文人、文士。 | 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遗逸中》:“昔之文人学士,平生精力,咸萃兹途。” |
| pín bù xué jiǎn贫不学俭 |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任城陈萧王彰传论》:“其此之谓欤”裴松之注引三国·魏·鱼豢曰:“谚言‘贫不学俭,卑不学恭’,非人性分也,势使然耳。” |
| 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| 学:学问。才能高超,学问广博。 | 唐·李纲《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》:“方今新定天下,开太平之业,起义功臣,行赏未遍;高才硕学,犹滞草莱。” |
| xué rú bù jí,yóu kǒng shī zhī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 |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,总怕赶不上,赶上了又怕被甩掉。形容学习勤奋,进取心强。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。 | 《论语·秦伯》:“子日:‘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’” |
|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教学相长 | 教学:教和学;长:促进;增加。教和学互相促进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教学相长也。” |
| xué ér bù yàn学而不厌 |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|
| bó xué qià wén博学洽闻 | 博学:广博。学问广博,见识丰富。 | 《晋书 荀顗传》:“性至孝,总角知名,博学洽闻,理思周密。” |
| dùn xué lěi gōng顿学累功 |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,也能取得成就。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钝学累功,不妨精熟。” |
| yòng fēi suǒ xué用非所学 |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,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。 | 《明史·叶伯巨传》:“比到京师,而除官多以貌选,所学或非其所用,所用或非其所学。” |
| xué bù zhān qià学不沾洽 | 沾洽:雨水沾足,渊博。学识不够渊博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慈传》:“虽学不沾洽,然卓荦强识。” |
| xué ér shí xí zhī学而时习之 |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。 |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 |
| kùn miǎn xià xué困勉下学 | 指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。 | 清·郑燮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》:“虽生知安行之圣,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。” |
| yīng wǔ xué yǔ鹦鹉学语 | 鹦鹉: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。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。比喻没有主见,人云亦云。亦作“鹦鹉学舌”。 | |
| dǒu jiǔ xué shì斗酒学士 |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。 | 《新唐书·王绩传》:“以前官待诏门下省,故事,官给酒三升。或问:‘待诏何乐邪?’答曰:‘良酝可恋耳。’侍中陈叔达闻之,日给一斗,时称‘斗酒学士’。” |
| xué rú chuān jǐng学如穿井 | 穿:凿通。求学如同凿井。比喻在学习当中,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,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,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。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:“学道当如穿井,井愈深,土愈难出。” |
|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 |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。 | 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,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,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。” |
| jiā xué yuān yuán家学渊源 | 家学:家传的学问;渊源:水源;这里指根源。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。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;学问扎实;学有根底。 | 宋 刘克庄《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》:“家学有渊源,传之于艾轩。” |
| tōng rú shuò xué通儒硕学 | 犹言通儒达士。 | 《南史·贺瑒传》:“通儒硕学,复见贺生。今且还城,寻当相屈。”又《儒林传·顾越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计论无倦。” |
| bó xué duō shí博学多识 | 学问广博,见识丰富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第45卷:“只是圣人之所以圣,却不在博学多识,而在一以贯之。” |
| qín xué kǔ liàn勤学苦练 | 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。 | 老舍《文艺学徒》:“在他的一幅作品里,四妙咸备,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、奋斗不懈的精神。” |
|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学而不思则罔 | 罔:同“惘”,迷惑。只读书而不肯思考,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 |
| xué ér bù yàn,huì rén bù juàn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 | 厌:通“魇”,满足;诲:教导。坚持学习而不满足,教导别人从不疲倦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|
| xiǎo xué ér dà yí小学而大遗 | 小:指不知句读;大:指不解疑难问题;而:转折连词,可是;遗:弃。小的方面则要学习,大的方面却放弃。 | 唐·韩愈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 |
| chóng yú zhī xué虫鱼之学 |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。 | 唐 韩愈《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》诗:“《尔雅》注虫鱼,定非磊落人。 |
| xué xíng xiū míng学行修明 | 修明:昌明。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。 | 《北史·崔鉴传》:“父绰,少孤,学行修明。” |
| cái shū xué qiǎn才疏学浅 | 才:才能;疏:空虚;浅薄。才能不高;学问不深。 | 元 柯丹邱《荆钗记 合卺》:“欲步蟾宫,奈才疏学浅,未得蜚冲。” |
| shàng dāng xué guāi上当学乖 |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。 | 《泾谚汇录》:“上当学乖,言吃亏处,即是长见识处也。” |
| duàn zhī quàn xué断织劝学 |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 | 《后汉书:乐羊子妻传》载:“远寻师,一年来归,妻跪问其故,羊子曰:‘久行怀思,无它异也。’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:‘……,今若断斯织也,则损失成功,……,若中道而归,何异断斯织乎?’” |
| xué shū cái qiǎn学疏才浅 | 同“学浅才疏”。 |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南浦嘱别》:“你读书思量做状元,我只怕你学疏才浅。” |
| kuǎn xué guǎ wén款学寡闻 | 形容学问浅、见识少。 |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今休,款启寡闻之民也。” |
| xué rú niú máo,chéng rú lín jiǎo学如牛毛,成如麟角 | 牛毛:比喻多;麟角:麒麟的角,比喻少。学的人很多,学成的人极少。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。 | 南宋·王应麟《困学纪闻》第13卷:“学如牛毛,成如麟角,出蒋之《万机论》。” |
|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学然后知不足 | 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| xué wú zhǐ jìng学无止境 |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,应奋进不息。 | 清·刘开《问说》:“理无专在,而学无止境也,然则问可少耶?” |
| dǔ xìn hào xué笃信好学 | 笃信:忠实地信仰。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,勤学好问。 | 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。’” |
|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学而后知不足 | 只有经过学习,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。 | 江泽民《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》:“不知,就要学习,学而后知不足。” |
| yòu xué zhuàng xíng幼学壮行 | 幼时勤于学习,壮年施展报负。 | 《孟子 梁惠王二》:“夫人幼而学之,壮而欲行之。” |
| lì xué bù juàn力学不倦 | 力学:努力学习。倦:疲倦。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。 | 《旧唐书 子繁传》:“以其警悟异常,泌之故人为宰相,左右援拯,后得累居郡守,而力学不倦。” |
| xīn xué xiǎo shēng新学小生 | 指治学时间不长,见闻浅陋、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禹传》:“新学小生,乱道误人,宜无信用,以经术断之。” |
| fū qiǎn mò xué肤浅末学 | 肤浅:浅薄;末学:学无根底。指学识浅薄。 | 晋·范宁《春秋梁传集解序》:“释《谷梁传》者,虽近十家,皆肤浅末学,不经师匠。” |
|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,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|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,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| qín gōng jiǎn xué勤工俭学 | 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,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。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。 | 吴玉章《回忆“五四”前后我的思想转变》:“我这时一面在交涉条约的事情,一面又进行第二个任务,就是办留法勤工俭学。” |
| cái xué jiān yōu才学兼优 |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。 | 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六回:“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,思卿才学兼优,必有妙论,故召卿来,为朕草一诏。” |
| wǎn shēng mò xué晚生末学 | 指书生的自谦。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8回:“晚生末学,虽窃慕之,而愧非其人。” |
| lín chí xué shū临池学书 | 临:靠近,挨着。指刻苦练习书法。 | 《晋书 卫恒传》:“弘农张伯英者,因而转精甚巧。凡家之衣帛,必书而后练之。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。” |
| bā zhuān xué shì八砖学士 | 八砖:八行砖。指懒惰的人。 | 唐·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,李程官翰林学士,性懒,日过八砖乃至,时号‘八砖学士’。” |
| pǐn xué jiān yōu品学兼优 | 兼:都。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,阅历通达的老长辈。” |
| kùn ér xué zhī困而学之 | 困:困惑。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。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 |
| shēn shēn xué zǐ莘莘学子 | 莘莘:众多的样子。众多的学生 | 林语堂《机器与精神》:“今日的莘莘学子,想读书都没有地方,一个完备的图书馆也没有。” |
| hào xué shēn sī,xīn zhī qí yì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 | 深:深入。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,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《书》缺有间矣,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。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” |
| xué guàn zhōng xī学贯中西 | 形容中文、外语都十分好。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博了个熟识时务,学贯中西的名气。” |
| xué fēi suǒ yòng,yòng fēi suǒ xué学非所用,用非所学 | 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,有用的又没有学。指学和用脱节背离。 | 《明史·叶伯巨传》:“比到京师,而除官多以貌选,所学或非其所用,所用或非其所学。” |
| 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 |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。致:使达到;用:实际应用。 | 李新《为有源头活水来》:“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,学以致用,并且勤学苦学。” |
| xiào pín xué bù效颦学步 |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。亦作“东施效颦”、“邯郸学步”。 | 明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且克明何如人也,筋骨如铁,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!” |
| gāo cái bó xué高才博学 | 学:学问。才能高超,学问广博。 | 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八日,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,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,上卅、上郡岁一人,下卅、下郡三岁一人。” |
| dǔ xué bù juàn笃学不倦 | 笃学:专心好学;倦:疲倦。专心好学,不知疲倦。 | 明·方孝儒《与郑叔度书》:“中下淳明慈良,有君子之器,又笃学不倦,其至于古人也奚御,愿益加之意,以果所望。” |
| tiáo zuǐ xué shé调嘴学舌 | 调嘴:耍嘴皮。指背地里说人闲话,搬弄是非。 |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这早晚,东方将亮了,还不梳妆完,尚兀子调嘴弄舌!” |
| kǔ xué lì wén苦学力文 | 力:务。刻苦学习,努力著文。 | 《旧唐书·白居易传》:“蓦然为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,动以万数。盖苦学力文所致。” |
| hán dān xué bù邯郸学步 | 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。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;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;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模仿别人不成;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。 |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 |
| xué ér yōu zé shì学而优则仕 | 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 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夏日:‘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’” |
| jù xué hóng shēng巨学鸿生 | 巨:大;鸿:通“洪”,大;生:读书人。比喻学识渊博的人。 | 汉·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于兹乎鸿生巨儒,俄轩冕,杂衣裳,修唐典,匡《雅》《颂》,揖让于前。” |
| bó xué duō wén博学多闻 | 博学:广博。学识广博,见闻丰富。 | 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 |
| yā yā xué yǔ呀呀学语 |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。 | 巴金《还魂草》:“朋友那个新生的男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养育起来的,现在开始呀呀学语了。” |
| bó xué dǔ zhì博学笃志 | 博:广;笃志:志向专一。广泛学习,意志坚定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。” |
| qīng lí xué shì青藜学士 | 指博学之士。 | 《三辅黄图·阁》:“刘向于成帝之末,校书天禄阁,专精覃思。夜有老人,著黄衣,直青藜杖,叩阁而进。见向暗中独坐诵书,老父乃吹杖端,烟然,因以见向,授《五行洪范》之文。至曙而来,请问姓名,云:我是太乙之精,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,下而观焉。” |
| gāo cái dà xué高才大学 | 高才:才能杰出。大学:学识渊博。才能高超,学识渊博。亦作“高才博学”、“高才硕学”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且夫周孔,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。” |
| zhòng xué zhī wén种学织文 | 种:栽种,引申为培养。培养学识,积累文才。 | 明·宋濂《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》:“种学织文,名播于迩遐。” |
| xué wú suǒ yí学无所遗 | 遗:遗漏。形容学识渊博,无所不知。 | 三国·魏·曹丕《典论论文》:“斯七子者,于学无所遗,于辞无所假。” |
| xué bù hán dān学步邯郸 | 学步:学习走路。比喻机械地模仿,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,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 |
| zhēn cái shí xué真才实学 |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。实:真。 | 宋 王十朋《梅溪王忠公文集》第23卷:“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。” |
| dǔ xué hào gǔ笃学好古 | 笃学:专心好学。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。 | 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瑜传》:“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,瑜厚礼之。” |
| hóng rú shuò xué鸿儒硕学 | 鸿儒:大儒;硕学:有很多学问的人。泛指学识渊博、造诣很深的学者。 | 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 |
| xué rú dēng shān学如登山 | 学习象登山一样。比喻要努力攀登,逐步提高。 | 三国 魏 徐干《中论 上 治学》:“夫听黄钟声,然后知缶之细,视衮龙之文,然后知被褐之陋,涉庠序之教,然后知不学之困。故学者如登山焉,动而益高。” |
| kùn ér bù xué困而不学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 |
| bù kuì xià xué不愧下学 | 愧:惭愧。不耻下问,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无羞亟问,不愧下学。” |
| jù xué hóng shēng钜学鸿生 | 学识渊博的人。 | 汉 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于兹乎鸿生钜儒,俄轩冕,杂衣裳,修唐典,匡《雅》《颂》,揖让于前。” |
| dùn xué lěi gōng钝学累功 | 钝:迟钝,笨拙;累:积聚。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,也能取得成就。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文章》:“钝学累功,不妨精熟。” |
| bó xué duō cái博学多才 | 博:广博;知道得多;才:才能。学识广博;有各方面的才能。 | 《晋书 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瑰伟倜党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 |
| wǎn shēng hòu xué晚生后学 | 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。 | 《宣和书谱·庾翼》:“庾翼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,其自许亦自高,要是,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。” |
| dǔ zhì hǎo xué笃志好学 | 笃志:专心一志,立志不变。专心致志,勤奋好学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侯霸传》:“霸矜严有威容,家累千金,不事产业。笃志好学,师事九江太守房元。” |
| xué yè yǒu chéng学业有成 | 学业:学问。学问有所成就。 | 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孝感》:“虽夫人喜溢于中,不自知其然而然,亦先生学业有成所致与?” |
| xiū xué wù zǎo修学务早 | 修学:研习学问;务:必须。学习知识必须趁年少进行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勉学》:“盖少则志一而难忘,长则神放易失,故修学务早。” |
| xué yǒu zhuān cháng学有专长 | 专长:专门的学问和技能。形容在某一方面有专门知识或特殊才能。 | 谢觉哉《心病还得心药医》:“难道他们都比你‘学有专长’吗?” |
|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,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,货于帝王家 | 艺:技艺;货:财物。学成文武全才,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。 | 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楔子:“自古道,学成文武艺,货于帝王家。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,着俺下山,进取功名。” |
| pín bù xué jiǎn,fù bù xué shē贫不学俭,富不学奢 | 俭:节省;奢:奢侈。穷人不学也会节俭,富人不学也会奢侈。指人的思想受环境习惯的影响。 | 唐·马周《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》:“语曰:‘贫不学俭,富不学奢’,言自然也。” |
| dào shān xué hǎi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道山学海功非浅,孔思周情文可传。” |
| bù xué miàn qiáng不学面墙 | 面墙:面对墙壁,一无所见。形容不学习而无知。 | 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” |
| dào xué xiān shēng道学先生 | 指思想、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,恼的是道学先生。” |
| lì xué dǔ xíng力学笃行 | 力学:努力学习。笃行:切实地实行。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。 | 宋 陆游《陆伯政山堂稿序》:“伯政家世为儒,力学笃行,至老不少衰。” |
| xué qiǎn cái shū学浅才疏 | 才能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 |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神思》:“若学浅而空迟,才疏而徒速,以斯成器,未之前闻。” |
| mài nòng xué wèn卖弄学问 | 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。 | |
| dǔ shí hào xué笃实好学 | 笃实:踏实,实在。认真踏实,爱好学问。 | 《北史·张衮传》:“衮笃实好学,有文才。” |
| xué lǎo yú nián学老于年 | 指青年人的博学。 | 《宋史 文苑传七 熊克》:“克幼而翘秀,既长,好学善属文,郡博士胡宪器之,曰:‘子学老于年,他日当以文章显。’” |
| yīng wǔ xué shé鹦鹉学舌 |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。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;或指搬嘴学舌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》:“如鹦鹉只学人言,不得人意。经传佛意,不得佛意而但诵,是学语人,所以不许。” |
| mò xué fū shòu末学肤受 |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,只学到一点皮毛。 | 汉 张衡《东都赋》:“如客所谓末学肤受,贵耳而践目者也。” |
| shuò xué tōng rú硕学通儒 | 儒:指读书人。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 | 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 |
| xué wú cháng shī学无常师 |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。即凡有点长处、学问的人都是老师。 | 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