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利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lì jiāng míng suǒ利缰名锁 | 缰:缰绳。锁:锁链。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。 | 元·王喆《转调丑奴儿》:“利缰名锁休贪恋,韶华迅速如流箭。” |
| zhēng quán rǎng lì争权攘利 | 见“争权夺利”。 | 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钻营运动、争权攘利之不暇,奚暇计及民生哉?” |
| bó lì duō xiāo薄利多销 | 单个产品或商品赢利少,靠售出数量很大赚钱。 | 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:“采取薄利多销、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,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,一般略有补贴。” |
| wú wǎng bù lì无往不利 | 所到之处;没有不顺利的。指处处行得通。 | 唐 李虚中《命书》:“官高禄厚,无往不利。” |
| wéi lì shì tú惟利是图 | 一心为利,别的什么都不顾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由于夸诳,内抱贪浊,惟利是图。” |
| shēng sè huò lì声色货利 | 货:指钱财;利:指私利。贪恋歌舞、女色、钱财、私利。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。 | 《尚书 仲虺之诰》:“惟王不迩声色,不殖货利。” |
| yú wēng dé lì渔翁得利 | 见“渔人得利”。 | 清·庾岭劳人《蜃楼志》第15回:“趁着潮州兵将赴调,我乘空袭了城池,岂不是渔翁得利?” |
| lì yòu wēi xié利诱威胁 | 利诱:用利益诱惑;威胁:恐吓。形容软硬兼施,使别人顺从。 |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8章:“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。” |
| chéng lì xí shèng乘利席胜 | 凭借着胜利的形势。 | 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,至荥阳乘利席胜,威震天下。”颜师古注:“席,因也,若人之在席上。” |
| tān míng tú lì贪名图利 | 贪图好的名声,追逐个人私利。 | 明·徐元《八义记·婴投杵臼》:“贪名图利世间人,不修因果恁痴心。” |
| lì yòng hòu shēng利用厚生 | 利用:尽物之用;厚:富裕;生:民众。充分发挥物的作用,使民众富裕。 | 《尚书 大禹漠》:“正德,利用,厚生,惟和。” |
| èr rén tóng xīn,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 |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,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。 |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 |
| wú lì kě tú无利可图 | 图:谋取。没有利益可谋求 |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下册:“这两样事业,一时都无利可图,完全是为了公益,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。” |
| yíng sī wǎng lì营私罔利 | 谓谋求私利。 | 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第四节:“大臣既以身许国,则但当计国民之利害,不当计一身之利害,营私罔利,固不可也。” |
| dì lì rén hé地利人和 | 地利:地理条件优越;人和:得人心;人心齐。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 |
| zì lì lì tā自利利他 | 自利:以利己为主的修养;利他: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。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,是完成自他二利,人人成佛。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。 | 《佛遗教经·众生得度》:“自利利他,法皆具足。” |
| lì xī qiū háo利析秋毫 |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、精明。 | 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故三人言利,事析秋毫矣。” |
| bù sī qí lì不私其利 | 私;私有。不把利益据为己有。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不伐其功,不私其利。” |
| biàn kǒu lì shé辩口利舌 | 指能言善辩,伶牙利嘴。 | 汉 王充《论衡 物势》:“亦或辩口利舌,辞喻横出为胜。” |
| 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wēng dé lì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 | 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 |
| shī lì sù cān尸利素餐 | 尸:居位;尸利:受禄而不尽职;素餐:不劳而坐食。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,无所事事。 | 《孔丛子·论势》:“尸利素餐,吾罪深矣。” |
|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两利 | 见“公私两济”。 | 《文献通考·征榷四》:“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,听民酝造,纳税之后,从便酤卖,实为公私两利。” |
| shè lì gū míng射利沽名 | 谋取财利和名誉。 | 明·范濂《云间据目抄·张昉》:“乃迹寄林泉,心悬富贵,旦暮奔走,射利沽名而叩其中,且空空无当于用。” |
| yāo míng shè lì邀名射利 | 求取名利。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32卷:“世人不终耆寿,咸多夭殁者,皆由不自爱惜,忿争尽意,邀名射利,聚毒攻神,内伤骨体,外乏筋肉。” |
| lì bàng yǐ dāo利傍倚刀 | 倚:靠着。“利”的偏旁是刀字,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。比喻贪利常得祸。 | 《古诗源·古诗二首》:“甘瓜抱苦蒂,美枣生荆棘,利傍有倚刀,贪人还自贼。” |
| dà jí dà lì大吉大利 | 非常吉祥、顺利。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。 | 巴金《家》:“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,便写了‘童言无忌,大吉大利’的红纸条,拿出来贴在门柱上。” |
| wéi lì shì tú唯利是图 |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。惟:只有;惟独;图:贪图;追求。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名过其实,由于夸诳,内抱贪浊,惟利是图。” |
| zhēng quán duó lì争权夺利 | 追求名誉、地位和私利。 | 邹韬奋《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》:“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。” |
| rǎng quán duó lì攘权夺利 | 犹言争权夺利。 | 白蕉《袁世凯与中华民国》:“坐是抢攘月余,势成坐困,老师匮财,攘权夺利,凡种种不良之现象,皆缘是以生。” |
| lì lìng zhì zào利令志惛 | 见“利令智昏”。 | 《镜花缘》第九二回:“及至利到跟前,就把‘害’字忘了,所谓‘利令志惛’能不浩叹!” |
| shèng shuāi lì hài盛衰利害 | 兴盛、衰落、利益、损害,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。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仲尼》:“盛衰利害不能易,哀乐不能移。” |
| míng jī lì zhōu名鞿利鞚 | 犹名缰利锁。 | |
| lěi nòu zhī lì耒耨之利 | 耒耨:农具。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。 |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斫木为耜,揉木为耒,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。” |
| yǒu lì yǒu bì有利有弊 | 有好的一面,也有坏的一面。 | 陆文夫《被女性化的苏州人》:“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,有利有弊。” |
| wēi pò lì yòu危迫利诱 | 用暴力压迫,用利益引诱。形容软硬兼施,企图使人服从。 | |
| lì jǐ sǔn rén利己损人 |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。参见“损人利己”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一卷:“君当传与世人,广行方便,切不可凌弱暴寡,利己损人。” |
| jiān jiǎ lì rèn坚甲利刃 | 见“坚甲利兵”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坚甲利刃,长短相杂。” |
| yǒu lì kě tú有利可图 | 图:谋取。有利益可谋求。 | 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六回:“等到有利可图,可否即允照办。” |
| zuò shōu yú lì坐收渔利 |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;从中得到好处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……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 |
| wēi pò lì yòu威迫利诱 | 既用暴力威胁、诱惑;又用名利强迫。指软硬兼施。诱:诱惑。 | 宋 王灼《颐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》诗:“利诱威胁拟夺去,仲高誓死君之侧。” |
| yī běn wàn lì一本万利 | 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。形容本钱少;利润大。 | 清 姬文《市声》:“这回破釜沉舟,远行一趟,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。” |
| xiǎo yǐ lì hài晓以利害 | 晓:使人知道。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。 | 《北齐书 薛修义传》:“遂轻诣垒下,晓以利害。” |
| yīn shì lì dǎo因势利导 | 因:循;顺着;势:趋势;利导:引导。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 |
| zì sī zì lì自私自利 | 只为自己打算;只顾自己利益。形容私心重。 | 宋 程颐《二程语录》:“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。” |
| wéi lì shì yíng惟利是营 | 指惟利是视。 | 《金史 阿离方传》:“卿宗室旧人,乃纵肆败法,惟利是营,朕甚恶之。” |
| 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wēng dé lì鹬蚌持争,渔翁得利 |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 |
| zhuī dāo zhī lì锥刀之利 | 比喻微小的利益。也比喻极小的事情。同“锥刀之末”。 | 《后汉书 舆服志上》:“争锥刀之利,杀人若刈草然,其宗祀亦旋夷灭。” |
| qū lì bì hài趋利避害 | 趋:奔向。奔向有利的一面,而避开有害的一面。 | 汉·霍谞《奏记大将军梁商》:“至于趋利避害,畏死乐生,亦复均也。” |
| qí xī lì guì綦溪利跂 | 谓故作高深,立异离群。《苟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忍情性,綦溪利跂,苟以分异人为高,不足以合大众,明大分。”王先谦集解:“綦溪,犹言极深耳,利与离同……离世独立,故曰离跂。”一说,綦溪,邪径;利跂,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。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忍情性綦溪利跂,荀以分异人为高,不足以合大众,明大分。” |
| míng lì shuāng shōu名利双收 | 既得名声,又获利益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,升官发财,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,真是名利双收,再好没有。” |
| chú huàn xīng lì除患兴利 | 清除祸患,兴办有利的事业。 | |
| lì zāi lè huò利灾乐祸 |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。 | 宋·文天祥《吊五木》诗序:“张提军隔岸,不发一矢,有利灾乐祸之心。” |
| jiàn lì sī yì见利思义 |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。形容人无贪欲;廉洁自守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 |
| chū shī bù lì出师不利 | 师:军队。利:顺利。出战不顺利。形容事情刚开始,就遭受败绩。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29章:“今天真是出师不利,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。” |
| tān fū yě lì贪夫狥利 | 同“贪夫徇财”。 | |
| lì lìng zhì hūn利令智惛 | 利:利益,私利;令:使;智:理智。形容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。 | 《晋书·王沉传》:“心以利倾,智以势惛。” |
| lì shí jí wù利时及物 | 救世济物。 | 明·方孝孺《与卢编修希鲁书》:“幸以古人自勉,以利时及物为己任,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。” |
| wéi lì shì qū惟利是趋 | 见“惟利是图”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:“若以罪之大小而论,那宰牛的原算罪魁,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,只知惟利是趋,岂知善恶果报之道。” |
| lì hài dé shī利害得失 | 好处和坏处,得益和损失。 | 清·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豪杰传》第四回:“我虽然素有是志,可恨自己学问太浅,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,详详密密说将出来,感动大众,所以稽延至今,甚为憾事。” |
| zhú lì zhēng míng逐利争名 | 争要名誉,侵夺贪求财利。 | 金·马钰《满庭芳·叹世》词:“行尸走骨,逐利争名。伤神损气劳形。” |
| lì rě míng qiān利惹名牵 | 亦作“利绾名牵”。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。 | 元·张歌《湘妃怨·乐闲》曲:“想当年,利惹名牵。” |
| wéi lì fù míng违利赴名 | 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答佞》:“上世列传,弃宗养身,违利赴名,竹帛所载。” |
| kāi lì chú hài开利除害 | 犹言兴利除弊。 | 汉·贾谊《新书·立后义》:“而所以有天下者,以为天下开利除害,以义继之也。” |
| qù hài xīng lì去害兴利 | 去:除掉;兴:兴办。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。 | 唐·韩愈《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》:“后佐河阳军,任事去害兴利。” |
| rè zhōng míng lì热中名利 | 热中:急切盼望。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。 | 林语堂《论幽默》:“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,而自己却清闲超逸,于是也笑了。” |
| cùn lì bì dé寸利必得 | 寸利:微小的利益。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,不能放弃。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。 | 毛泽东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》:“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,寸利必得。” |
| fú míng xū lì浮名虚利 | 浮名:虚有的名声。虚利:空有的利益。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7回:“若肯要灰心学道,可致神仙,何苦要碌碌尘埃,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。” |
| chún jiān shé lì唇尖舌利 | 言词尖利。 | |
| xīng lì jié yòng兴利节用 | 兴:兴办。兴办有利的事业,节约花费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虽是兴利节用为纲,然也不可太过,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,失了大体统,也不象。” |
| fèi wù lì yòng废物利用 | 废物:无用的东西。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。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:“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,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,可叹。” |
| fēng gōng hòu lì丰功厚利 | 指巨大的功利。 | 汉·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帝王之祚,必有明圣,显懿之德,丰功厚利积累之业。” |
| qiǎo yán lì kǒu巧言利口 | 巧妙的言辞,锋利的口辩。 | 汉·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三人皆诈伪,巧言利口以进其身。” |
| zé xiān lì hòu责先利后 | 责:责任,利益。尽义务在众人之前,分享利益在众人之后。 | 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面丑心妍,利居众后,责在人先。” |
| méi jié zhī lì眉睫之利 | 眉睫:眉毛和睫毛。眼前微小的利益。 | 清·龚自珍《乙丙之际塾议》:“图眉睫之利,不顾充要。” |
|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贪图眼前利益。 | 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》: “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,修其理不急功。” |
| wéi hài jiù lì违害就利 | 避开祸害,追求利益。 | 《吴子·图国》:“谋者,所以违害就利,要者,所以保业守成。” |
| jí gōng hǎo lì急功好利 | 见“急功近利”。 | 清·恽敬《三代因革论》:“而又日见贡之简略易从,争趋之以为便我。便我,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,徇其民而大奕之。” |
| wú lì bù qǐ zǎo无利不起早 | 指有利可图就很早起来。比喻为了图利而从事某事。 | 王朔《玩儿的就是心跳》:“我们都是急性子,无利不起早,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。” |
| xīng lì tì bì兴利剔弊 | 剔:剔除;弊:弊端,害处。兴办有利的事业,除去各种弊端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趁今日清静,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,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。” |
| bù zhī lì hài不知利害 | 不知什么为利,什么为害。 | 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子不知利害,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?” |
|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,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 | 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锋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准备工作非常重要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 |
| jiāng běn qiú lì将本求利 | 用本钱谋求利润。 | 元·无名氏《朱砂担》楔子:“孩儿待将些小本钱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买卖,一来是躲避逃灾,二来是将本求利。” |
|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锁 |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。 | 宋 柳永《夏云峰》词:“向此免名缰利锁,虚费光阴。” |
| ān shì lì chù安室利处 |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乳间股脚,自以为安室利处,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,操烟火。” |
| qiǎo wěi qū lì巧伪趋利 | 巧:奸诈。伪:虚伪。趋:追求,靠近、趋向。奸诈虚伪,唯利是图,唯势是从。 | 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周人之失,巧伪趋利。” |
| lì chū yī kǒng利出一孔 |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,那是从事耕战。 | 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利出于一孔者,其国无敌。”《商君书·弱民》:“利出一孔,则国多物。” |
| chuán jiān pào lì船坚炮利 | 利:锋利。指战舰坚固,大炮猛烈。形容海军强盛。 | 清 林则徐等《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》:“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……无非恃其般坚炮利,以悍济贪。 |
| zhēng míng duó lì争名夺利 | 争夺名位和利益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争名夺利几时休?早起迟眠不自由!” |
| bì duō lì shǎo弊多利少 | 指弊端超过有利。 |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18章:“从咱们的安全上想,可是弊多利少啊!” |
| wéi lì shì cóng唯利是从 | 从:追逐。一心求利,别的什么都不顾。 | 北魏·魏收《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》:“狡猾反覆,唯利是从,玷辱流辈,莫斯为甚。” |
| lì huì shàn cí利喙赡辞 | 谓口齿伶俐,辞令优美。 | 唐·皇甫枚《三水小牍·王知古》:“睹其利喙赡辞,不觉前席。” |
| tóng lì xiāng sǐ同利相死 | 谓有共同利益,就能舍命相助。 |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同利相死,同情相成。” |
| liú nián bù lì流年不利 | 流年:旧时算命的人逐年推算一个人运气的好坏;叫“流年”;这里指某一个年头、时间。时运不好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想是我流年不利,故此没福消受,以致如此。” |
| gōng míng lì lù功名利禄 | 名利地位。 | 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一幕:“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,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,铤而走险。” |
| jì gōng móu lì计功谋利 | 计较功名,谋求私利。 | 明·钟士懋《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》:“以其计功谋利之心,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,譬犹建樛屈之木,而为测景之表。” |
| juān dī wēi lì涓滴微利 | 涓:细流;滴:水珠。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。 | 《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》卷上:“贪取涓滴之微利,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!” |
|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| 有利在前,能够不亏损正义。 | 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委之以货财,淹之以乐好,见利不亏义。” |
| jí gōng jìn lì急公近利 | 近:眼前的。急于求成,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。 | 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对胶西王》: “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,修其理不急其功。” |
| xīng lì chú hài兴利除害 | 兴办有利的事情,除去有害的事情。亦作“兴利除弊”、“除害兴利”、“兴利剔弊”。 | 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为民兴利除害,正民之德。” |
| míng lì jiān shōu名利兼收 | 收:收获。又有名又得利。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法子是有的,不过要化几文,然而倒是个名利兼收的事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