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食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rì zè wàng shí日昃忘食 |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 | 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未能雪天人之大耻,解众庶之倒悬,日昃忘食,枕戈待旦。” |
| è yī fēi shí恶衣菲食 | 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梁书·太祖张皇后等传序》:“高祖拨乱反正,深鉴奢逸,恶衣菲食,务先节俭。” |
| jī zhě yì wéi shí,kě zhě yì wéi yǐng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 |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,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。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。 | 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” |
| wàng qǐn fèi shí忘寝废食 | 寝:睡觉。废:废止,停止。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,连睡觉、吃饭都顾不上了。 | 宋 司马光《进五规状 远谋》:“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,羽书相衔,或一方饥馑,饿莩盈野,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,忘寝废食以忧之。” |
| rì gàn bù shí日旰不食 | 同“日旰忘食”。 | 唐·皮日休《忧赋》:“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,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。” |
| gōng kǔ shí jiǎn攻苦食俭 | 犹攻苦食淡。 | 明·王世贞《觚不觚录》:“余举进士,不能攻苦食俭。” |
|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发 | 同“吐哺握发”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交际》:“虽笔不集札,菽麦不辨,为之倒屣,吐食握发。” |
| gǒu shǔ bù shí rǔ yú狗鼠不食汝余 | 食:吃。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。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因不复前而叹曰:‘狗鼠不食汝余,死故应尔。’至山陵,亦竟不临。” |
| gǒu zhì bù shí狗彘不食 |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。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 |
| yù shí jǐn yī玉食锦衣 | 锦衣:鲜艳华美的衣服;玉食:珍美的食品。精美的衣食。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。 | 《魏书 常景传》:“锦衣玉食,可颐其形。” |
| jiě yī tuī shí解衣推食 | 推:让。把衣服脱给别人穿;把食物让给别人吃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听计用,故吾得以至于此。” |
| mǐ yī tōu shí靡衣偷食 | 靡:华丽;偷:苟且。美衣甘食,苟且偷生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韩信传》:“众庶莫不辍作怠惰,靡衣偷食,倾耳以待命者。” |
| shěng yī jié shí省衣节食 | 省:节约;节:节减。吃饭穿衣都很节省。形容节俭。 | 清·徐大椿《洄溪道情·劝葬亲》:“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,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,这就是造福之门。” |
| fěi shí bēi gōng菲食卑宫 | 菲:微薄;卑:低。饮食菲薄,宫室简陋。指不讲究享受,励精图治。 | 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“高祖菲食卑宫,春秋九十,屈志凝威,愤终贼手。” |
| shí bù xià yàn食不下咽 |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。形容忧心忡忡,不思饮食。 | 唐 韩愈《张中丞传后叙》:“霁云(南霁云)慷慨语曰:‘云来时,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!云虽欲独食,义不忍;虽食,且不下咽。’” |
| fēng yī zú shí丰衣足食 |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。形容生活富足。 | 五代 齐已《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》诗:“丰衣足食处莫住,圣迹灵踪好遍寻。” |
| shí zhī wú wèi,qì zhī kě xī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 | 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 | 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 |
| shí bù jiān wèi食不兼味 | 见“食不二味”。 | 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大侵之礼,君食不兼味,台榭不饰,道路不除。” |
| hǔ dú bù shí ér虎毒不食儿 | 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33回:“自古虎毒不食儿,如今朝廷失政,大变伦常,各处荒乱,刀兵四起,天将不祥,祸乱已现。” |
| wén yē fèi shí闻噎废食 |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,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。比喻因为怕出问题,索性不干。 | 明·袁宏道《袛园寺碑文》:“戚戚舍身,沾沾利益,遂欲绝口性命,塞路葱岭,此何异闻噎废食,见蹶停骖者哉?” |
| chuī chí qǐ shí吹篪乞食 | 吹着篪讨吃的。指在街头行乞。篪:古代的一种音乐,象笛子,有八孔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 |
| dǐng shí míng zhōng鼎食鸣锺 | 见“鼎食鸣钟”。 | |
| měng hǔ pū shí猛虎扑食 | 老虎扑向食物。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放下酒杯,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。” |
| zú bīng zú shí足兵足食 | 见“足食足兵”。 | 宋·胡錡《耕禄稿·代田万顷到任谢表》:“秉戈执耒,宜为足兵足食之思;牧马饭牛,盍讲且战且耕之政。” |
| hóu fú yù shí侯服玉食 | 侯服:王侯之服;玉食:珍美食品。穿王侯的衣服,吃珍贵的食物。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荒殖其货。侯服王食,败俗伤化。” |
| zhōng shí zhī jiān终食之间 | 吃完一顿饭的时间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 |
| zú shí zú bīng足食足兵 | 食:粮食;兵:武器。粮食充足,武备修整。 | 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” |
| niǎo wéi shí wáng鸟为食亡 | 鸟儿为了吃食而死。比喻人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。 | 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13回:“‘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’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话,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。” |
| bù shí zhōu sù不食周粟 | 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原指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。指清白守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 |
| shí dān jiāng hú食箪浆壶 |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,用箪盛饭,用壶盛水,进行犒劳。语本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 | 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” |
| bì yī shū shí弊衣蔬食 |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俭朴。亦作“弊衣箪食”。 | 《周书·柳虯传》:“弊衣蔬食,未尝到改操。” |
| gōng kǔ shí dàn攻苦食淡 | 攻:做;若:艰苦;淡:清淡。做艰苦的工作,吃清淡的食物。形容刻苦自励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(淡),其可背哉。” |
| jī zhōng dǐng shí击钟鼎食 | 打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。 | 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三国·魏·嵇康《卜疑》:“宁聚货千亿,击钟鼎食;枕藉芬芳,婉脔美色乎?” |
|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不食人间烟火 | 食:吃;烟火:熟食。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。 | 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第九卷:“东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 |
| suō yī sè shí缩衣啬食 | 指省吃省穿,生活节俭。 | 清 梅曾亮《崔恭人墓志铭》:“母缩衣啬食,区画综理,未尝使大人忧。” |
| zhāi jū shū shí斋居蔬食 | 斋居:家居,闲居;蔬食:粗食,素食。闲居在家,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元史·刘秉忠传》:“虽位极人臣,而斋居蔬食,终日淡然,不异平昔。” |
| chún jū kòu shí鹑居鷇食 | 鷇:待母哺食的幼鸟,它不挑拣食物。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,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。比喻生活俭朴,不求享受。 | 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夫圣人鹑居而鷇食,鸟行而无彰。” |
| yīng zhì láng shí鹰挚狼食 |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。 | |
| 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狗猪不食其余 | 食:吃。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 |
| qiáng shí ruò ròu强食弱肉 | 同“弱肉强食”。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。 | 明·刘基《瑞麦颂》:“元失其鹿,天下共逐,扰扰纷纷,强食弱肉。” |
| rì gàn wàng shí日旰忘食 |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 | 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尹敏》:“与班彪亲善,每相遇,辄日旰忘食,夜分不寝。” |
| míng yě shí píng鸣野食苹 | 比喻诚心待人,同甘共苦。 | 《诗经 小雅 鹿鸣》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” |
| yīn yē fèi shí因噎废食 | 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废:停止;食:吃。因吃东西卡过喉咙;从此就停止吃东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 汉 刘向《说苑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。” |
| yī dān shí bó衣单食薄 | 衣裳单薄,食物很少。形容生活困苦。 | 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:“例如八路军、新四军及其他军队,待遇最为菲薄,衣单食薄,弹药不继,医疗不备。” |
| chún yī suō shí鹑衣鷇食 | 谓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 | 明·沈榜《宛署杂记·养济院》:“此外,又有舍饭,而鹑衣鷇食,扶携颠连,号呼衢路者,犹然在也。” |
| shū shí bù yī蔬食布衣 | 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梁书·张嵊传》:“嵊父临青州,为土民所害。嵊感家祸,终身蔬食布衣,手不执刀刃。” |
| cán shí jīng tūn蚕食鲸吞 | 食:吃;吞:整个儿咽下去。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;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。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。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汝先遗二孤侄,汝蚕食鲸吞,几无余沥。” |
| fèi shí wàng qǐn废食忘寝 | 废:停止;寝:睡觉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。 | 唐·王勃《送劼赴太学序》:“废食忘寝,涣然有所成望然。” |
| jī bù huáng shí饥不遑食 | 同“饥不暇食”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虽有糇粮,饥不遑食。” |
| chuò shí tǔ bǔ啜食吐哺 | 辍:中止,停止。停止用饭,吐出口中含的食物。 | 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汉王辍食吐哺,骂曰:‘竖儒,几败而公事!’” |
| zhāo zhāo hán shí,yè yè yuán xiāo朝朝寒食,夜夜元宵 | 寒食:清明节;元宵:元宵节。早晚都像过节一样。形容生活奢华,整天寻欢作乐。 | 元·白仁甫《梧桐雨》第一折:“寡人自从得了杨妃,真所谓:‘朝朝寒食,夜夜元宵’也。” |
| dān sì hú jiǔ箪食壶酒 | 箪:盛饭竹器。一箪食,一壶酒。指少量饮食。 | 明 李东阳《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》:“今以箪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,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,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。 |
|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民以食为天 | 天: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。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。指民食的重要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 |
| hú jiāng dān shí壶浆箪食 | 浆:汤;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食:食物。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,犒劳军队。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| 宋·苏轼《新渠诗》序:“予方为旅人,不得亲执壶浆箪食,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。” |
| shí bù huáng wèi食不遑味 | 同“食不甘味”。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今臣居外,非不厚也,而寝不安席,食不遑味者,伏以为二方未克为念!” |
| xiāo yī gàn shí宵衣旰食 |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;很晚了才吃饭。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;后泛指勤奋刻苦;从早到晚不懈怠。 | 唐 陆贽《兴元论解姜公辅状》:“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,宵衣旰食之辰。” |
| liè dǐng ér shí列鼎而食 |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。 | 《孔子家语 致思》:“从车百乘,积粟万钟,累茵而坐,列鼎而食。” |
| lóng kǒu duó shí龙口夺食 |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| 胡正《汾水长流》第18章:“眼看到了这‘龙口夺食’的麦收季节,他的麦地又多,错一天,就怕把他们到口的麦子耽误了。” |
| jiě cān tuī shí解骖推食 | 骖: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。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,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。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。 | 宋·苏轼《洗玉池铭》:“维伯时父,吊古啜泣,道缝玉人,解骖推食。” |
| gàn shí xiāo yī旰食宵衣 | 天色很晚才吃饭,天不亮就穿衣起来。形容勤于政事。 | 南朝 陈 徐陵《陈文帝哀策文》:“勤民听政,旰食宵衣。” |
| bù yī shū shí布衣蔬食 | 蔬食:蔬菜和谷类食物。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》:“玠居显位,常布衣蔬食,抚育孤兄子甚笃,赏赐以振施贫族,家无所余。” |
| yì zū shí shuì衣租食税 | 租、税: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。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多少男人,衣租食税,及至事到临头,尚且如此。” |
| shí gǔ rú gěng食古如鲠 | 犹言食古不化。 | 卷盫《<蔽庐丛志>序》:“又或食古如鲠,刻鹄成鹜,崎锜训诂,恒迟回于‘秃伏禾’之文。” |
| áo áo dài shí嗷嗷待食 | 嗷嗷:哀鸣声;待:等待;食:喂养。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。形容灾民受饥饿,处于困境等待援助。 | 清 秋瑾《致秋誉章书其五》:“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,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。” |
| cū yī è shí粗衣恶食 | 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》:“虽在军旅,常粗衣恶食,俭以率下。 |
| 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 《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》:“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,犹如舟船,般运众生,达于彼岸。此时总得见佛,今世足衣足食。” |
| cǎo yī mù shí草衣木食 | 木:树。编草为衣,以树木果实为食。形容衣食简单,生活清苦。 | 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,熬枯受淡。” |
| è yī shū shí恶衣蔬食 | 同“恶衣菲食”。 |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孔元方》:“元方仁慈,恶衣蔬食。” |
| qiáng shí mí jiǎo强食靡角 |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。 | 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强食靡角,胜者为制,是禽兽也。”殷敬顺释文:“《韩诗外传》云:‘靡,共也。’《吕氏春秋》云:‘角,试力也。’此言人重利而轻道,唯食而已,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。”一说,靡读为摩,谓以角相摩。见俞樾《诸子平 |
| jù shí yǔ lè具食与乐 | 备办了酒饭和歌舞。 | |
| chuī xiāo qǐ shí吹箫乞食 |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 | 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 |
| shí gān qǐn ān食甘寝安 | 见“食甘寝宁”。 | 《北史·恩幸传·赵默》:“及诉将获罪,默因构成以诛之,然后食甘寝安,志于职事。” |
| hǔ kǒu duó shí虎口夺食 |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。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。 | 王朔《千万别把我当人》:“只要国内出产,全国人民不吃,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。” |
| shí bù hú kǒu食不糊口 | 糊口:吃粥,比喻生活艰难。连粥都喝不饱肚子。形容生活艰难。 | 唐·陈子昂《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》:“流亡初复,贫鞠兼半,食不糊口,力未赡农。” |
| yì zǐ ér shí易子而食 | 子:指儿女。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,城内粮尽,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。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。 | 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 |
| shuài shòu shí rén率兽食人 | 率:带领。带着野兽来吃人。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 |
| yǐn shí qǐ jū饮食起居 | 指人的日常生活。 | 宋·欧阳修《祭杜祁公文》:“公为辅弼,饮食起居,如陋巷之士。” |
| è hǔ pū shí饿虎扑食 | 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;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。” |
| dǐng shí zhōng míng鼎食钟鸣 | 钟:古代乐器;鼎:古代炊器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。 | 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闾阎扑地,钟鸣鼎食之家。” |
| chǐ yī měi shí侈衣美食 | 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 | 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今夫攻者,砥厉五兵,侈衣美食,发且有日矣,所被攻者不乐。” |
| bēi gōng fěi shí卑宫菲食 | 指宫室简陋,饮食菲薄。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。 | 语出《论语 泰伯》:“禹,吾无间然矣!菲饮食,而致孝乎鬼神;恶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;卑宫室,而尽力乎沟洫。” |
| jī bù xiá shí饥不暇食 |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。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。 |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阴长生》:“饥不暇食,思不敢归,劳不敢息。” |
| chù yī suō shí黜衣缩食 | 节衣缩食,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,力求节约。 | 明 宋濂《重建龙德大雄殿碑》:“于是黜衣缩食,重创大雄殿五楹间。” |
| hè yī shū shí褐衣蔬食 | 褐衣:粗布衣服;蔬食:粗糙的饭食。穿的是粗布衣服,吃的是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困苦。 | 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故季次、原宪终年空室蓬户,褐衣蔬食。” |
| shí gǔ zài hóu食骨在喉 | 喉:喉咙。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。比喻心里有话,非说出来不可。 | 汉·许慎《说文解字》“鲠”段玉裁注:“忠言逆耳,如食骨在喉,故云骨骾之臣。” |
| shí jī xī láo食饥息劳 | 谓使饥饿者得食,疲劳者休息。 | 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内有以食饥息劳,持养其万民,则君臣上下惠忠,文子弟兄慈孝。” |
| shí zǐ xùn jūn食子徇君 |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。 | |
| shé shí jīng tūn蛇食鲸吞 | 蛇食:像蛇一样吞食。鲸吞:像鲸一样吞咽。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。 | 隋·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天齐地轴之所,蛇食鲸吞;铜陵、玉垒之区,狼顾鸱跱。” |
| shí bù èr wèi食不二味 |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。谓饮食节俭。 | 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昔阖庐食不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坛,器不彤镂,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,衣服财用,择不取费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 |
| shí bì fāng zhàng食必方丈 | 同“食前方丈”。 | 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:“性奢豪,食必方丈,旦辄为十人馔。” |
| è gāng duó shí扼吭夺食 | 扼:用力掐着;亢:咽喉。扼住喉咙,夺走吃的东西。比喻使人处于绝境。 | 《元史·陈祖仁传》:“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,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,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,以速其毙乎?” |
| rì zhōng zé zè,yuè yíng zé shí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 | 昃:太阳偏西。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盈满就要亏缺。比喻事物盛极必衰,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 | 《周易·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。” |
| jǐn yī yù shí锦衣玉食 | 锦衣:精美华贵的衣服;玉食:珍美的饮食。华丽的服装;珍美的饮食。形容生活豪华奢侈。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常景传》:“夫如是,故绮阁金门,可安其宅;锦衣玉食,可颐其形。” |
| jīng tūn cán shí鲸吞蚕食 |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,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。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。 | 清 王韬《英宜保土》:“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,则地兼三海,拓疆万里。” |
| zú shí fēng yī足食丰衣 | 丰衣足食。形容生活富裕。 | 清·嬴宗季女《六月霜·恤纬》:“劝夫人省可闲愁绪,足食丰衣无所虑,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。” |
| shí bù xiá bǎo食不暇饱 | 暇:空闲。没有空好好吃饭。形容整日忙碌,连吃饭也没空。 | 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保业》:“当是之时,食不暇饱,寝不遑安。” |
| jiǔ shí zhēng zhú酒食征逐 | 征:召唤;逐:追随。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。 | 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,酒食游戏相征逐,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。” |
|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 | 见“食不餬口”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无那晚夕的。” |
| shí bù zhī wèi食不知味 | 同“食不甘味”。 | 唐·白居易《初授给遗献书》:“臣所以授官已来,仅将十日;食不知味,寝不遑安;唯思粉身,以答殊宠,但未获粉身之所耳。” |
| shí zhǐ dà dòng食指大动 |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 |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献鼋于郑灵公,公子宋与子家将见,子公之食指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