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上的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wò tà zhī shàng,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上,岂容他人鼾睡 | 自己的庆铺边,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?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,不容许别人沾手。 | 宋·岳珂《程史·徐铉入聘》: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安睡耶?” |
| yǐn guǐ shàng mén引鬼上门 | 比喻招来坏人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却叫得‘引鬼上门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罢了。” |
|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热锅上的蚂蚁 | 形容心里烦躁、焦急,坐立不安的样子。 | |
| qiān guǐ shàng jiàn牵鬼上剑 | 比喻非常困难。 | 明·单本《蕉帕记·下湖》:“读书牵鬼上剑,饮酒车水灌田。” |
| zhì gāo zhì shàng至高至上 | 至:最。最高,无可再高。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吴荪甫忍不住笑了。范博文向来的议论——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。” |
| chéng shàng qǐ xià承上启下 | 承:承接;启:引出;开始。承接上面的;并引出下面的。多指文章的结构。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去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“故君子戒慎”唐 孔颖达疏:“故,承上启下之辞。” |
| shàng tǔ xià xiè上吐下泻 | 呕吐与腹泻。指人患病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0回:“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,后忽然又上吐下泻,一齐病倒,便放声大哭。” |
| chǎn shàng jiāo xià谄上骄下 | 谄:讨好、奉承。对上谄媚;对下骄横。 | 汉 扬雄《法言》:“上交不谄,下交不骄,则可以有为矣。” |
| cháo yě shàng xià朝野上下 | 朝野:指朝廷和民间;上下:从中央到地方。指从中央到地方,从做官的到老百姓。 | 清 魏源《治篇十一》:“其朝野上下,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,安其危而利其害。 |
| tōng shàng chè xià通上彻下 | ①谓从天到地。②从上到下。指所有的人。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73卷:“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,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,通上彻下而言。” |
| pú shàng sāng jiān濮上桑间 |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九回:“岂不闻瓜田李下,君子不居,濮上桑间,诗人所刺!” |
|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,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 |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 | 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下卷:“姜尚因命守时,直钩钓渭水之鱼,不用香饵之食,离水面三尺,尚自言曰:‘负命者上钓来!’” |
| gōng shàng xián,dāo chū qiào弓上弦,刀出鞘 | 弦:弓上的牛筋绳子;鞘:装刀剑的套子。弓张上弦,刀拔出鞘。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1回:“一个个弓上弦,刀出鞘,支更坐夜。” |
|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太岁头上动土 |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。 | 元 无名氏《打董达》第二折:“我儿也,你寻死也,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!” |
| chuáng shàng shī chuáng床上施床 | 比喻多余和重复。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序致》:“晋魏已来所着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效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 |
| shàng bù zài tiān,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,下不着地 | 指不着边际,没有着落。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,下不着地的地方,给我结了几间茅屋,我同老母居住。” |
|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,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 |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别人的事。 | 《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王定拜别三官而去。正是: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。” |
| chǎn shàng ào xià谄上傲下 | 对上讨好,对下傲慢。 | 郭沫若《十批判书·孔墨的批判》:“所谓‘富贵在天’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,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。” |
|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 |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。 | 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,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,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。” |
| zǒu wéi shàng cè走为上策 |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四回:“李助道:‘事已如此,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!’” |
|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掌上明珠 | 手掌中的夜明珠。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。 | 晋 傅玄《短歌行》:“昔君视我,如掌中珠;何意一朝,弃我沟渠。” |
| zhān shàng tuō máo毡上拖毛 | 毡为毛制,在毡上拖毛,则涩滞难行。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。 | 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我着你去呵,似弩箭离弦,叫你回来呵,便似毡上拖毛。程婴,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!”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三折:“鲁智深窟里拔蛇……宋公明似毡上拖毛。” |
| fú yáo zhí shàng扶摇直上 | 扶摇: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。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。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|
| zuò bì shàng guān作壁上观 | 壁:壁垒;营寨周围的高墙。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。比喻从旁观望;置身事外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” |
| zhǐ shàng tán bīng纸上谈兵 | 在纸上谈论用兵(兵:打仗;用兵)。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。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,只说而不去实行。” |
| xié sī wǎng shàng协私罔上 | 怀抱私情,欺骗君上。协,通“挟”。 | |
| jǐn shàng tiān huā锦上添花 | 在锦锻上面又添小绣花。形容好上加好。 | 宋 黄庭坚《了了庵颂》:“又要涪翁作颂,且图锦上添花。” |
| fēng yōng ér shàng蜂拥而上 | 像成群的蜂拥挤着飞过来一样。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前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,扫红、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,蜂拥而上。” |
| bù shàng bù xià不上不下 | 上不去,下不来。形容进退两难。 | 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上而不下,则使人善怒;下而不上,则使人善忘;不上不下,中身当心,则为病。” |
| 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。 |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俗话说: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。’…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,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。” |
|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,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 鲁迅《经验》:“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,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,如俗语说‘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’的便是其一。” |
| shàng zhī tiān wén,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 | 知:晓得,知道。形容学问渊博,无所不至。 | 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吴国贤臣伍子胥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经武律,以立其身。” |
|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,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 | 落:下降。比喻心情不安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似的,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,一霎也站脚不住。” |
| shù shàng qǐ xià束上起下 | 犹承上启下。多用于诗文评语。 |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5回清·栖霞居士评阅:“下半折遥承第十回,以碧桃起波,引起下六回文字,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。” |
| tiān shàng qí lín天上麒麟 | 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。 | 《南史 徐陵传》:“年数岁,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,宝志摩其顶曰:‘天上石麒麟也。’” |
|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怒从心上起 | 愤怒从心底而起。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 | 《五代史平话·梁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 |
| shàng cuān xià tiào上蹿下跳 | 比喻人上下奔走,四处活动。 | 阿来《尘埃落定》第四章:“这东西足足有三四十斤,真不知道他有多大气力,戴着它还能上蹿下跳,仗剑作法。” |
| tài shàng huáng太上皇 | 皇帝之父。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、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。 | 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“往国家初定,太上皇以百姓故,奉突厥,诡而臣之,朕常痛心病首,思一刷耻于天下。” |
| sān shí liù zhāo,zǒu wéi shàng zhāo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 | 着:下棋落子,比喻计策或手段。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,只恐没处走。’” |
| gāo gāo zài shàng高高在上 | 原指地位高,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,脱离群众。 | 《诗经 周颂 敬之》:“无曰高高在上,陟降厥士,日监在兹。” |
| shàng shàng xià xià上上下下 | 上面下面,往上往下,上级和下级,泛指单位的整体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回:“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,和十数个乡夫在此,上上下下,放了窝弓药箭等他。” |
| cóng bì shàng guān从壁上观 | 壁:壁垒。原指双方交战,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,不动手帮助。 | 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 |
|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,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柳树上着刀,桑树上出血 | 比喻代人受过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忽朝一日,发出句说话来,教‘张公吃酒李公醉’,‘柳树上着刀,桑树上出血’。” |
| shàng dāng xué guāi上当学乖 |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。 | 《泾谚汇录》:“上当学乖,言吃亏处,即是长见识处也。” |
| nián yú shàng zhú鲇鱼上竹 |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。 | 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:“君于仕宦,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?” |
| shān yīn dào shàng,yìng jiē bù xiá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 |
| yàn cháo mù shàng燕巢幕上 |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。” |
|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,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马 | 比喻为人清白,作风正派,过得硬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拳头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马,人面上行的人,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。” |
| nián yú shàng zhú gān鲇鱼上竹竿 |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,但鲇鱼黏滑无鳞,爬竿毕竟困难。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。 | |
|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 | 比喻上下分明,尊卑有别。 | 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冠虽敝,必加于首;履虽新,必关于足。何者,上下之分也。” |
| shàng xià fú dòng上下浮动 | 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。 | |
| shàng tuī xià xiè上推下卸 | 把责任推给上级,卸给下级,自己却不负责任。 | |
| wú tiān yú shàng,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,无地于下 |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。 | 《尉缭子 武议》:“将者死官也。故不得已而用之。无天於上,无地於下,无主於后,无敌於前。” |
| zūn wú èr shàng尊无二上 | ①犹言国无二君。②引申为至高无上。 | 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家无二主,尊无二上。” |
| kàn bù shàng yǎn看不上眼 | 看不过眼,不合己意。 | 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八回:“我是好男子,这狐群狗党看不上眼,要差我上东京。” |
|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湿 | 上:指屋顶;下:指地面。形容房屋破旧,不能蔽风雨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上漏下湿,匡坐而弦。” |
| yú yóu háo shàng鱼游濠上 | 表示纵情山水、逍遥遨游。 |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,庄子曰:‘儵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。’惠子曰:‘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’庄子曰:‘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’惠子曰:‘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鱼也,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。’ [下续示例] |
| cì shàng huà xià刺上化下 | 讽谕国君,教化下民。 | |
| zuǐ shàng gōng fū嘴上功夫 | 指没有实际本事,只是口头说说而已。 | |
| pú shàng zhī yīn濮上之音 | 濮上:古地名。靡靡之音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:“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,先闻此声者国削。” |
| 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之地 | 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
| zǔ shàng zhī ròu俎上之肉 | 俎:菜板。菜板上的肉。比喻可以任人宰割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……如令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?” |
| huǒ shàng nòng bīng火上弄冰 |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5回:“泼魔苦苦用心拿我,诚所谓水中捞月;老孙若要擒你,就好似火上弄冰。” |
| sāi shàng jiāng nán塞上江南 | 见“塞北江南”。 | 叶圣陶《坝上一天》:“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,常常听见‘塞上江南’的说法,常常看见‘塞上江南’的字样。” |
| fèn duī shàng zhǎng líng zhī粪堆上长灵芝 | 灵芝:菌类植物,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。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。 | 元·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第四折:“敢则是鸦窝里出凤凰,粪堆上长灵芝,这言语信有之。” |
| gōng nǔ shàng xián,dāo jiàn chū qiào弓弩上弦,刀剑出鞘 | 弦:弓上的牛筋绳子;鞘:装刀剑的套子。弓张上弦,刀拔出鞘。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。 | 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语笑喧哗,弓弩上弦,刀剑出鞘。” |
| ài shàng ài xià碍上碍下 | 碍:妨碍。妨碍做事,使人感到不方便。 | |
| wū shàng jiàn líng屋上建瓴 | 建:倾倒。瓴:容水器。从屋顶上往下倒瓶子里的水。形容居高临下的有利形势。亦作“高屋建瓴”。 | 宋·苏轼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使楚人开关而延敌,材官驹发,突骑云纵,真若屋上建瓴水也。” |
| jié shàng shēng zhī节上生枝 | 节: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。枝节上又生出枝桠。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。 | 宋·朱熹《答吕子约书》:“读古人书,直是要虚著心,大著肚,高著眼,方有少分相应,若左遮右拦,前拖后拽,随语生解,节上生枝,则更读万卷书,也无用处也。” |
| 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上天不负苦心人 | 负:亏欠,辜负。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。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,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,文章自有定论。” |
| shàng bù dé tái pán上不得台盘 | 台:桌子。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。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胡老爹上不得台盘,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、称肉,乱窜。” |
| tóu shàng zhe tóu头上着头 | 犹言头上安头。 | |
|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,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 | 比喻心情不安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,如何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 |
| qī shàng bā luò七上八落 |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,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,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,七上八落的响,浑身却如重风麻木,两腿一似斗败公鸡,口里连声叫苦。” |
|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|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。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 |
| shàng tiān wú lù,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 |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。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 |
| tiān shàng rén jiān天上人间 | 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人间。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。 | 南唐·李煜《浪淘沙》词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 |
| shàng xià yī xīn上下一心 | 上上下下一条心。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上下一心,三军同力,与之远举极战,则不可。” |
| shàng yī yī guó上医医国 | 上医:高明的医生,比喻高贤;医国:指为国家除患祛弊。高贤能治理好国家。 | 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文子曰:‘医及国家乎?’对曰:‘上医医国,其次疾人,固医官也。’” |
| nán shàng jiā nán难上加难 | 难:不容易。形容极端的难度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七回:“所有上条陈一事,竟是难上加难。” |
| nù cóng xīn tóu qǐ,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 |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 | 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 |
| 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zhuō zhuī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 | 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无立足之地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》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
| qīng xiāo zhí shàng青霄直上 | 同“青云直上”。 | 宋·刘克庄《送洪侍御》诗之一:“青霄直上云梯易,白首能坚铁壁难。” |
| shàng qiú xià gào上求下告 | 告:请求。指到处请求 | 《朱子语类辑略》第七卷:“不自反躬穷究,只管上求下告,问他讨禅,被他恣意相簿。” |
| huǒ shàng jiāo yóu火上浇油 | 往火上倒油。比喻使人更加愤怒;或助长事态的发展。也作“火上加油”。 | 元 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,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。” |
| qīng yún zhí shàng青云直上 | 青云:指青天。直线上升;向高空飞腾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。 | 南朝 齐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度白雪以方絜,干青云而直上。” |
| shàng lóu qù tī上楼去梯 | 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。也比喻诱人上当。 | 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琦乃将亮游观后园,共上高楼。饮宴之间,令人去梯,因谓亮曰:‘今日上不至天,下不至地,言出子口,入于吾耳,可以言示?’” |
| shàng xià xiāng ān上下相安 | 上下:指尊卑、长幼、上级与下级;安:安稳,安定。上面和下面,相安无事。 | 《晋书·束皙传》:“主无骄肆之怒,臣无嫠缨之请,上下相安,率礼从道。” |
| qīn shàng jiā qīn亲上加亲 | 指亲戚内部再有儿女亲事。形容关系十分紧密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6回:“清后的母亲也是太后的胞妹,结这重亲的意思,全为了亲上加亲,要叫爱新觉罗的血统里,永远混着那拉氏的血统。” |
|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烝下报 | 烝: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;报: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。泛指男女乱伦。 | 《左传;、 桓公十六年》:“卫宣公烝于夷姜,生急子,属诸右公子。”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文公报郑子之妃,曰陈妫,生子华、子臧。” |
|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,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,下无立锥之地 | 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 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九回:“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,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,弄得上无片瓦遮身,下无立锥之地,只得仍缩在娘身边。” |
|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,xiū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,不管别人的事。 | 明·沈璟《义侠记·除凶》:“他自要去送性命,干俺甚事,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。” |
| 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 | 同“一哄而起”。 | 《人民日报》1983.10.31:“在发展新‘三大件’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,决不能再像发展老‘三大件’那样,一见有利可图,便一哄而上。” |
| yī yōng ér shàng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 |
|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| 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|
| shàng gēn dà qì上根大器 | 佛家语。具上等根器者。亦泛指天资、才能极高的人。 | |
| yī rén zhī xià,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 |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。 | 《六韬》:“屈一人下,伸万人上,惟圣人能行之。” |
| tóu shàng mò xià头上末下 | 第一次,初次。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9回:“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,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!” |
| zhōu shàng yì xià诌上抑下 | 谄:讨好,奉承。讨好上司,压制下级。《北史·安同传》:“[安同]性平正柔和,未尝有喜怒色,忠驾爱厚,不谄上抑下。” | 《北史·安同传》:“[安同]性平正柔和,未尝有喜怒色,忠驾爱厚,不谄上抑下。” |
|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líng火上弄冰凌 | 冰凌见火即融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。 | 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:“则教你,楚江山,觑不得火上弄冰凌,汉乾坤也做不得碗内拿蒸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