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殊形妙状殊形妙状的故事

殊形妙状的成语故事


拼音shū xíng miào zhuàng

基本解释殊:特异。形状很特异奇妙。

出处宋·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与夫沉沙栖陆,异域所至,殊形妙状,目不给视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殊形妙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殊形妙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台二妙《晋书·卫瓘传》:“瓘学问渊博、明习文艺,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,时人号为‘一台二妙’。”
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汉 王符《潜夫论 贤难》:“一犬吠形,万犬吠声;一人传虚,百人传实。”
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《晋书·傅咸传》:“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,惧于群犬,遂至叵听也。”
不可名状晋 葛洪《神仙记》:“光彩耀目,不可名状。”
不可言状廖仲恺《再论钱币革命》:“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,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,窘苦不可言状。”
不堪言状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2回:“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,官场上面的举动,也见了许多,竟有不堪言状的。”
不拘形迹茅盾《子夜》四:“曾沧海回头一看,认得是土贩李四;在某一点上,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。”
不露形色
个中妙趣宋·陆游《剑南诗稿·十一·对酒二首》:“个中妙趣谁堪语,最是初醮未醉时。”
丹青妙手唐 高蟾《金陵晚眺》:“世间无限丹青手,一片伤心画不成。”
义形于色《公羊传 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。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”
乌面鹄形《南史·侯景传》:“百姓流亡,死者涂地……其绝粒久者,乌面鹄形。”
云泥殊路北魏·荀济《赠阴梁州》:“云泥已殊路。”
以利累形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虽贵富,不以养伤身;虽贫贱,不以利累形。”
众寡势殊晋 桓冲《上言吉挹忠节》:“襄阳失守,边情沮丧,加众寡势殊,以至陷没。”
众寡悬殊《隋书 杨善会传》:“每恨众寡悬殊,未能灭贼。”
体贴入妙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檀栾卿》:“姿容艳丽,性格柔婉,所演剧甚多,俱能体贴入妙。”
余妙绕梁南朝·梁·萧统《七契》:“初音鱼踊,馀妙饶梁,何止田文慨慷,刘靖心伤而已哉!”
佹形僪状明·宋濂《龙马赞》:“独角之犀来自九真,食火之鸡贡于三佛各之境,其他佹形僪状,藉藉纷纷。”
借镜观形《刘子新论 贵言》:“人目短于自见,故借镜以观形。”
像形夺名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:“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,还有甚么丹椒、蘼芜、风连,见于《蜀都赋》。如今年深岁改,人不能识,故皆象形夺名,渐渐的唤差了,也是有的。”
兵无常形《孙子 计》“兵者,诡道也”三国 魏 曹操注:“兵无常形,以诡诈为道。”
军令状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八卷:“怕恩王不信,勒下军令状了去。”
出处殊涂
出处殊途三国·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八:“出处殊途,俯仰异容。瞻叹古烈,思迈高踪。”
出言无状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3回:“他小主人下了第,正没好气,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,便出言无状起来。”
分形共气《梁书·武陵王纪传》:“友于兄弟,分形共气。”
分形同气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精通》:“父母之于子也,子之于父母也,一体而两分,同气而异息。”